五官郎中
官名。东汉隶五官中郎将。秩比三百石。更直执戟,宿卫宫殿门户,出充车骑,实为后备官员,以供选用。三国时吴仍置。
官名,汉置,为五官中郎将属官,俸比三百石,掌持戟值班,宿卫殿门,出充车骑。见《后汉书·百官志二·光禄勋》。三国吴沿置。
官名。东汉隶五官中郎将。秩比三百石。更直执戟,宿卫宫殿门户,出充车骑,实为后备官员,以供选用。三国时吴仍置。
官名,汉置,为五官中郎将属官,俸比三百石,掌持戟值班,宿卫殿门,出充车骑。见《后汉书·百官志二·光禄勋》。三国吴沿置。
官署名。管理道教事务之机构。元朝设于各路,掌管所属道人。如有道士与百姓发生词讼,则会同地方官府共同处理。以道录为长官,下设书吏、公使人等。明朝设于洪武十五年 (1382),为掌管道人之最高机构,录于礼
流外官名。唐置,为亲王府典军的属吏,秩流外七品,员额不详。
官名。清末陆军部军学处之长官。宣统三年(1911)设。掌军学处事。
官名。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386 )置,无常员。统率侍中已下至中散等官员。主受诏命,出入禁中,参议军国大事及奉命出使。在建国初期权力很大,尚书省设立后,遂废。
见“三京留司御史台”。
即“假版官”与“试衔”。
清朝由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包衣人组成的佐领。汉译为“内府佐领”。
官署名。南宋置,属司农寺,掌行在临安府和籴事务,设监官、监门官等。
内官名。南朝陈置,文帝天嘉(560—566)初定为五职之一。
清朝地方官员对学政之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