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书佐

书佐

官名。主办文书的佐吏。汉朝州、郡、县皆分曹治事,诸曹下各有书佐。州部书佐位次从事,郡、县书佐则次掾、史,职主起草和缮写文书。由州郡县长官自行辟除。三国蜀、晋朝州郡沿置。魏晋南北朝亦为“功曹书佐”、“西曹书佐”、“门下书佐”、“记室书佐”等省称。隋初,诸州及王府诸曹置参军及行参军等。炀帝大业三年(607)更名行书佐,唐朝复旧。


官名,两汉州郡及各曹置书佐,掌起草和缮写文书。其后,晋朝改功曹书佐为西曹书佐。北魏、北齐和隋州置书佐一人,郡县不置;隋炀帝大业年间,改王府诸司参军为书佐,行参军称行书佐。唐以后不置。见《通典·职官十四·总论州佐》、《后汉书·百官五·州郡》。

猜你喜欢

  • 处长

    官名。清末新设中央机构下属各处之长官。主管各处事。如陆军部所属审计处、军学处,各设处长一员。官名。辛亥革命后,以处长为处的主官。参见“处”。

  • 正长

    ①君长。《墨子·尚同上》: “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正长。”②百官群吏之长。《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自六正、五吏、三十帅、三军之大夫、百官之正长、师旅及处守者,皆有赂。”③ 乡里之长。《墨子·尚同

  • 籍田署令丞

    官名。汉代有籍田令及丞,属大司农,北齐始加署字,称籍田署令与籍田署丞,属司农寺。职掌见“籍田令丞”。

  • 关防

    明清印信之一。形制长方,阔边朱文。明洪武(1368—1398)年间创制。朱元璋为防止群臣予印空白证明,改用半印,以便拚合验对。取“关防严密”之意,故名。清朝部分官员用印,而临时性机构或办理财经、工程事

  • 阿奇木伯克

    官名。清朝新疆回部官员之一。掌综本城及所属回庄事务。乾隆二十四年 (1759) 抚定回部,因其旧各置官,随征效力者并封三品阿奇木。时称管理叶尔羌、喀什噶尔、库车、和阗、阿克苏、乌什者为六大城伯克。共设

  • 天寿山守备太监

    官名。明置,掌长陵等处守陵太监,常设一人。为司礼监外差。宦官职名。明置,为司礼监外差。员额一人,辖十二陵掌印、佥书、工部厂掌司等官。每年清明,亲率各掌印来京,奏添土木。每岁办进松花、黄连、茶、核桃、榛

  • 俸禄。《韩非子·奸劫弑臣》: “事富贵,为私善,立名誉,以取尊官厚俸,故奸私之臣愈众。”俸,也写作“奉”,即古代官吏的“工资”。以汉朝为例,这“工资”有时只给谷,有时钱谷各一半,有时给钱和米。《汉书·

  • 东台侍郎

    官名。即门下侍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黄门侍郎置,咸亨元年 (670) 复名黄门侍郎,玄宗天宝元年 (742) 又改门下侍郎。官名。唐设此官,为东台的副长官,侍从皇帝左右。唐高宗龙朔二年,改门

  • 内宫苑使

    官名。唐朝置,初以一使掌宫苑,代宗宝应二年(763)以后五坊使入隶内宫苑使,后又有闲厩使兼其职。

  • 欧美司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属外交部。依照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二月二十一日修正公布的《外交部组织法》规定,掌下列事项:一、搜集国内外情报事项:二、宣传外交策略事项;三、撰写中外新闻稿件事项;四、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