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主客司

主客司

官署名。隋初置,为尚书省礼部四司之一,设侍郎二员为长官,文帝开皇六年(586) 又置员外郎一员贰之; 炀帝时改名司蕃。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复旧,设郎中、员外郎各一员为长贰,职掌前朝二王后裔入朝之接待及生活用品之供应,少数民族及外国宾客使节接待给赐之事,颁发诸蕃国封爵授官之命。五代因之。北宋初礼部诸务归太常礼仪院,本司无职掌,郎中、员外郎为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 改制后,恢复职事,诸少数民族、外国宾客入朝,由其确定接待规格,至则图其衣冠,书其山川风俗,有封爵礼命,则承诏颁付; 掌嵩、庆、懿陵祭享,崇义公承袭之事。下设四案。哲宗元祐(1086—1094) 初兼领膳部事,绍圣(1094—1098)初与膳部互置郎官兼领,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省并郎曹,遂改由礼部郎官兼领其职。明初置为礼部四属部之一,设郎中、员外郎各一员,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名“主客清吏司”。清沿明制未改。参见“主客清吏司”。


官署名。唐代礼部设主客司,掌诸藩朝见及二王后代子孙等事。其官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其后历代多相沿,至清末废。见《新唐书·百官一·礼部》、《文献通考·职官六·礼部尚书》。

猜你喜欢

  • 国子寺祭酒

    官名。北齐置,为国子寺的长官,隋以后改为国子监祭酒。参见“国子寺”。

  • 大资

    宋朝资政殿大学士别称。

  • 左旅贲率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置,北周沿置。夏官府左武伯中大夫属官。统禁军旅贲上,负责皇帝临朝及出行的侍卫,下设左旅贲率中士、左旅贲倅长下士以佐其职。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罢。

  • 举主

    官制用语。即宋朝选人磨勘改官、官员除授差遣及举人应试时的推荐和保证人。依法举主须有一定员数和一定官职。被举者日后违犯名教或犯贪赃罪,则以不如举状连坐举主。宋制,凡选人磨勘出官,官员接受差遣和举人应试时

  • 防御

    官名。清朝驻防八旗之基层军官。位在佐领之下,骁骑校之上。正五品。凡驻防之处丁少而不足治以佐领者,皆置防御治之,或专设,或与佐领兼设,视驻地营丁多寡而异。掌所辖驻防户籍,以时颁其教戒。官名。清朝驻防旗兵

  • 良牧署典署、署丞

    官名。明置,为良牧署正副主官。见“良牧署”。

  • 户曹郎

    官名。三国吴所置尚书郎之一。《三国志·张温传》:“令守尚书户曹郎”。隶户曹尚书。官名,三国吴置,属户曹尚书,佐尚书掌财政、赋役、田宅等事。《三国志·吴书·张温传》:“又(殷)礼之还,当亲本职,而令守尚

  • 宣慰劳军使

    唐诸道临时特遣使。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史思明、高秀岩各以所部来降,遣内侍李思敬与乌承恩前往宣慰。其后肃宗、代宗、德宗、宪宗诸朝均曾派遣宣慰劳军之使。

  • 王国侍郎

    官名。参见“侍郎”。官名。西汉始置,属王国郎中令。侍从王的左右,多以文学之士充任。《汉书·王尊传》记王尊为东平王相,王欲观其佩刀,“尊举掖,顾谓旁侍郎:前引佩刀视王”。三国魏时秩第八品。晋、南朝宋齐梁

  • 司舞下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初为春官府大司乐中大夫属官,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改大司乐为乐部,遂为乐部中大夫属官。正一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职掌参见“司舞中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