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中庶子

中庶子

官名。①太子属官。春秋时楚,战国秦、韩等国皆置。掌诸侯卿大夫庶子的教育管理。《新序·杂事二》:“楚庄王莅位三年不治”,“中庶子闻之,跪而泣曰”。《战国策·燕策三》:“(荆轲)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战国策·韩策三》:“韩公叔与几瑟争国,中庶子强谓太子”。②汉朝以后为“太子中庶子”省称。


官名,周置。在秦朝以前,天子置中庶子,诸侯也置中庶子;天子的中庶子掌管理教育诸侯卿大夫之中庶子;国家有大事,则帅国子拥护太子,为太子所用。《新序·杂事二》:“楚庄王莅位三年不治……中庶子闻之,跪而泣曰……”。《战国策·韩策二》:“韩公叔与几瑟争国,中庶子强谓太子曰:不若及齐师未入,急击公叔。”《战国策·燕策三》:“(荆轲)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奏王宠臣中庶子蒙嘉。”秦以后,中庶子皆为太子属官。东汉时置太子中庶子五人,职如侍中,掌侍从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等。三国时魏、吴皆置,吴为最亲密、切问近对之官。晋置中庶子四人,比散骑常侍、中书监、中书令,常侍左右,掌机密、传命令等。南朝宋齐梁陈皆置,南朝宋与晋同;梁置四人,功高的一人为祭酒,行则负玺,前后部护驾,与功高的中舍人一人共掌其坊禁令。陈承梁制。北魏、北齐皆置。见《通典·职官十二·太子庶子》、《晋书·职官志》、《宋书·百官下·中庶子》、《魏书·官氏志》、《隋书·百官上·中庶子》、《隋书·百官中·门下坊》。

猜你喜欢

  • 明兵法

    汉朝察举特科。亦称勇猛知兵法。始于成帝元延元年(前12),其后多见于哀、平及东汉后期。

  • 左钦察卫

    大都督府所属京城侍卫军组织。其建置沿革及品秩同右卫。设达鲁花赤一人,都指挥使三人,副都指挥、佥事、经历、知事各二人,照磨一人,令史七人,译史、通事、知印各一人;镇抚二人。所辖有行军千户所十翼,守城千户

  • 奉扆局

    官署名。即殿中省尚舍局,唐高宗龙朔二年 (662) 改,咸亨元年 (670) 复名尚舍局。参见“尚舍局”。官署名。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尚舍局为奉扆局,尚舍局奉御为奉扆大夫。咸亨元年(公元670

  • 中京国子监

    官署名。始置于辽道宗清宁六年(1060),设在中京 (今内蒙昭乌达盟宁城西大明城),职掌参见“国子监”。

  • 内西头供奉官

    内侍官名。宋初置,后属入内内侍省。神宗元丰(1078 -1085)改制,定为从八品。徽宗政和二年(1112)重定内侍官名,改为供奉官。官名。宋代内侍省、入内内侍省皆置此官,掌内侍供奉。见《宋史·职官六

  • 王府从事中郎

    官名。汉代大将军的属官有从事中郎,职参谋议。梁始于皇弟皇子府置从事中郎,陈沿置。北齐皇子王府亦置从事中郎。

  • 兴文署典簿

    官名。见“兴文署”。

  • 左宫伯都上士

    官名。西魏、北周置。详见“宫伯都上士”。

  • 征蛮大都督

    官名。北魏置。《魏书·张熠传》: “庄帝还宫,(张) 熠出除镇南将军,东荆州刺史,寻加散骑常侍,征蛮大都督。”

  • 摆达喇布勒哈峰

    即“拜他拉布勒哈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