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东阁祭酒

东阁祭酒

官名。①汉朝郡府属吏,地位较尊,不领具体职掌。《后汉书·周磐传》:“太守韩崇召(蔡顺)为东阁祭酒。”②王府、公府、丞相府、将军府僚属。东汉献帝建安元年(196)曹操为司空时置,《三国志·邴原传》引《原别传》:“魏太祖为司空,辟原为东阁祭酒。”晋朝诸公及开府位从公者各置一员,位西阁祭酒下; 杨骏为太傅,增一员; 赵王伦为相国,增为四员; 东晋复为一员,位西阁祭酒上,与主簿、舍人主阁内事。南朝宋沿置,南齐三公、公督府各置一员。北魏置,《魏书·邢昕传》:“萧宝夤以车骑大将军开府讨关中,以子明为东阁祭酒,委以文翰。”北齐三师、二大、三公府皆置,七品上; 诸开府七品下。隋朝亲王府各置一员,从七品上。唐朝诸王置,各一员,与西阁祭酒掌礼贤良、导宾客,正六品下,高宗永淳(682—683)以后为从七品上。北宋存其名而罕除授。


官名。1、汉朝郡太守的属吏,无具体职事,备顾问应对,或协办某事。《后汉书·周磐传》:“太守韩崇召(蔡顺)为东閤(阁)祭酒。”

2、东汉末年,王公、丞相、将军府的属吏。《三国志·魏书·邴原传》:“太祖征吴,原从行,卒。”注:“《原别传》曰:魏太祖为司空,辟原署东閤(阁)祭酒。”其后,晋朝诸公及位从公者置东阁祭酒,初一员,后多至四人,与主簿、舍人掌阁内事;有时位在西阁祭酒上,有时位在西阁祭酒下。南朝宋、齐沿置。北魏大将军府置,掌文翰。见《魏书·邢昕传》。北齐三师、三公府置。隋朝亲王府置东、西阁祭酒各一人。《隋书·百官志下》:“皇伯叔昆弟皇子为亲王,置师友各一人……东西閤(阁)祭酒各一人。”唐朝王府东阁祭酒一人。《新唐书·百官四下·王府官》:“东西閤(阁)祭酒各一人,从七品上,掌礼贤良、导宾客。”到北宋时,存其官号而很少授官。

猜你喜欢

  • 平章政事

    初为宰相的职衔名义。唐太宗贞观八年(634) 诏李靖“每三两日至门下、中书平章政事”。渐演为官名。金朝尚书省置二员,从一品,与左、右丞相同为宰相,掌丞天子,平章万机。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 中书省

  • 尚方丞

    官名。① 尚方令副贰。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皆置,或分置中,左、右。汉秩三百石,魏、晋、南朝宋九品。隋、唐改置中、左、右尚丞。金朝复置,从七品。参见“尚方”、“尚方令”。② “尚方监”佐贰官,即少

  • 祀令

    官名,东汉章帝置,掌祭祀,有丞一人。延平元年省。《后汉书·百官志二·太常》:“中兴以来,省前凡十官。”注:“《东观书》曰:章帝又置祀令、丞,延平元年省。”

  • 南枢密院直学士

    见“枢密直学士”。

  • 三通馆

    清代内阁所属特开的修书馆。见“内阁修书各馆”。

  • 两京诸市署令

    见“两京诸市令”。

  • 掌冶署

    官署名。隋朝太府寺置,有令二员、丞四员; 炀帝大业三年(607)改隶少府监。唐武则天垂拱元年(685)改掌冶方署置,令一员、丞二员,掌冶铸金银铜铁及涂饰玻璃玉作; 另有监作、典事等。北宋存其官名而无职

  • 地政局

    官署名。民国时,各省的土地行政机关,掌管公有土地、土地测量、土地登记、保管土地册籍、估计地价等。其长官为局长,总理全局事务;下设秘书、科长、科员、技正、技士等。

  • 永安太仆

    官名。三国魏置,为明帝文德郭太后永安宫三卿之一,掌太后宫车马,职比太仆。严干曾任此职。见《三国志·裴潜传》。官名,即永安宫之太仆,掌车马。《后汉书·孝灵帝纪》:“永安太仆王旻下狱死。”注:“永安宫之太

  • 都亭侯

    爵名。东汉置,位在乡侯下。晋、南朝宋、梁、北朝北魏皆置。初封都亭,后无封地。爵名,汉置,为亭侯的一种。在乡之亭称野亭,在城之亭称都亭。《后汉书·皇后纪下·灵思何皇后传》:“帝求母王美人兄斌……斌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