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东阁祭酒

东阁祭酒

官名。①汉朝郡府属吏,地位较尊,不领具体职掌。《后汉书·周磐传》:“太守韩崇召(蔡顺)为东阁祭酒。”②王府、公府、丞相府、将军府僚属。东汉献帝建安元年(196)曹操为司空时置,《三国志·邴原传》引《原别传》:“魏太祖为司空,辟原为东阁祭酒。”晋朝诸公及开府位从公者各置一员,位西阁祭酒下; 杨骏为太傅,增一员; 赵王伦为相国,增为四员; 东晋复为一员,位西阁祭酒上,与主簿、舍人主阁内事。南朝宋沿置,南齐三公、公督府各置一员。北魏置,《魏书·邢昕传》:“萧宝夤以车骑大将军开府讨关中,以子明为东阁祭酒,委以文翰。”北齐三师、二大、三公府皆置,七品上; 诸开府七品下。隋朝亲王府各置一员,从七品上。唐朝诸王置,各一员,与西阁祭酒掌礼贤良、导宾客,正六品下,高宗永淳(682—683)以后为从七品上。北宋存其名而罕除授。


官名。1、汉朝郡太守的属吏,无具体职事,备顾问应对,或协办某事。《后汉书·周磐传》:“太守韩崇召(蔡顺)为东閤(阁)祭酒。”

2、东汉末年,王公、丞相、将军府的属吏。《三国志·魏书·邴原传》:“太祖征吴,原从行,卒。”注:“《原别传》曰:魏太祖为司空,辟原署东閤(阁)祭酒。”其后,晋朝诸公及位从公者置东阁祭酒,初一员,后多至四人,与主簿、舍人掌阁内事;有时位在西阁祭酒上,有时位在西阁祭酒下。南朝宋、齐沿置。北魏大将军府置,掌文翰。见《魏书·邢昕传》。北齐三师、三公府置。隋朝亲王府置东、西阁祭酒各一人。《隋书·百官志下》:“皇伯叔昆弟皇子为亲王,置师友各一人……东西閤(阁)祭酒各一人。”唐朝王府东阁祭酒一人。《新唐书·百官四下·王府官》:“东西閤(阁)祭酒各一人,从七品上,掌礼贤良、导宾客。”到北宋时,存其官号而很少授官。

猜你喜欢

  • 司直郎

    官名。明朝太子官署詹事府所属左、右春坊置,左、右二人,从六品,掌弹劾纠举。不常设。又置为内官散官,以授从八品宦官。

  • 威寇将军

    官名。西晋时益州牧赵��置。北魏沿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六品中,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改为七品上。杂号将军名,东汉光武置,掌帅兵征伐。《后汉书·杨琁传》:“杨琁字

  • 枢密院

    官署名。唐代宗永泰(765—766)中始以宦官为内枢密使,不置司局,无视事之厅。僖宗、昭宗时,杨复恭、西门季玄为枢密使,始于堂状后帖黄,指挥公事,专置官署,扩为东西(上下)两院,设枢密使两人及承旨、院

  • 少正

    官名。① 一说为官之副职。《尚书·周书·酒诰》:“厥诰毖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朝夕曰祀兹酒。”《蔡传》: “少正,官之副贰也。”一说对大正而言的官名。春秋时鲁、郑等国置。《左传· 襄公二十二年》:

  • 坑冶铸钱司

    见“铸钱监”。

  • 军谘正使

    官名。清末军谘处之长官。光绪三十三年(1907)设。军阶协都统,从二品。掌全处事务。宣统元年(1909)撤。

  • 修媛

    内官名。皇帝嫔妃。唐朝内官置为九嫔之六,正二品。宋朝为内命妇之一,位修容下、充仪上,正二品。金朝亦为九嫔之六,正二品。女官名。隋唐金皆置,为九嫔之一,正二品。修,也写作“脩”。见《新唐书·百官二·内官

  • 积弩将军

    官名。新莽置。《汉书·王莽传》: “复以太仆武让为积弩将军屯函谷关。”后省。西晋武帝太康十年(289)复置,领积弩营,辖二千五百人,担当宿卫之任。员一人,四品。孟观任此时曾率营兵出征关中。十六国后秦亦

  • 总理衙门大臣上行走

    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上行走”。

  • 第三清

    官制术语。指“清官”中的等级,与官品虽有联系,但不相同。《魏书·明亮传》:“自给事中历员外常侍。(宣武帝) 延昌中 (512—515),世宗临朝堂,亲自黜陟,授亮勇武将军。亮进曰:‘臣本官常侍,是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