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首渠

龙首渠

①我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井渠。西汉武帝时开凿。自今陕西澄城县西南引洛水东南流,至今大荔县西仍入洛水。渠经商颜山(今名铁镰山)下,土松渠岸易崩,乃凿井在井下开渠通水,长十余里。历十余年始通。《史记·河渠书》 谓“自征引洛水至商颜山下……穿渠得龙骨,故名曰龙首渠”。北周时重加修浚。至唐仅存尾闾一段,称为干坑,即今人民引洛渠的前身。

②隋文帝为营建大兴城(今陕西西安市),解决东城和苑内用水而开凿。宋敏求《长安志》卷11:“龙首渠一名浐水渠,隋开皇三年, 自东南龙首堰下,分支浐水,北流至长乐坡西北,分为二渠:东渠北流入苑;西渠屈而西南流,经通化门南,西流入城,经永嘉坊,又西南流经兴庆宫,又西流注胜业坊、崇仁坊、景龙观, 又西入皇城,径少府监南,屈而北流,又径都水监、太仆寺、内坊之西,又北流出城。”其后历代屡有疏浚或扩建,水道及引水口亦有改变。今城外故道尚有若干遗迹存在。


(1)汉武帝时为灌溉今陕西省北洛河下游东岸一万多顷咸卤地而开凿。相传开凿时掘到龙骨,故名。自今澄城县西南引洛河东南流,至今大荔县西仍入洛河。渠经商颜山(今名铁镰山)下,土松渠岸易崩,乃凿井在地下开渠通水,长十余里,为我国第一条地下井渠。北周时重加修浚。唐废。(2)隋开皇三年(583年)为营建大兴城、解决东城及内苑用水而开凿。自长安城东马头埪(今马登空村)引浐水北流,至长乐坡附近分为二渠,东渠西流入内苑及大明宫,西渠西流入皇城、宫城。唐、明、清均有疏浚及发展。今存城外故道遗迹。


猜你喜欢

  • 达堡

    或作塔波、塔布。西藏古代族部名。藏文史籍《敦煌吐蕃文书》载:在达地区,首领为达杰卓森。达堡在隋、唐以前为西藏最早的十余小邦之一,其首领与吐蕃王室同源,后被吐蕃兼并。地在今西藏山南东部、林芝地区西部的加

  • 裸游馆

    东汉灵帝时筑。在雒阳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 以西的西园内。《拾遗记》 载: “灵帝初平三年,游于西园,起裸游馆千间,采绿苔而被街,引渠水以绕砌,周流澄澈,乘船以游漾,使宫人乘之,选玉色轻体者,

  • 凤阳巡抚

    明景泰初置,驻淮安府(治今江苏淮安市)。辖南直隶江北诸府大部(唯安庆一府除外)。清废。

  • 朝阳山

    ①即今吉林磐石县西北之朝阳山乡。《清史稿·地理志》: 磐石县官商路 “西由朝阳山达伊通”。②在今黑龙江省木兰县西北。民国 《黑龙江志稿》 卷4: 朝阳山 “在 (木兰) 县北百里黑山正于西行再起之主峰

  • 梁家集塘

    即今湖北枣阳市西南二十八里梁集镇。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枣阳县西南有梁家集塘。

  • 带溪

    即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之大环江。《方舆纪要》 卷109思恩县: 带溪 “在县北四十里。源出荔浦县,东流经此旋绕如带,南流入于龙江”。《清一统志 ·庆远府》: 带溪 “源出贵州古州苗界,西南流经八万瑶

  • 铁炉关

    在今云南玉溪市北。明正统八年 (1443)置土巡检司于此。《清一统志·澂江府》: 铁炉关“在新兴州北四十九里。峻岭深谷,林木幽邃,号称险阻,岭为昆阳州境,岭下为新兴州地,立碑分界,明置土官巡司。本朝康

  • 桃林塞

    又作桃林、桃原、桃园。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老城以西至潼关以东地区。《左传》: 文公十三年(前614) 春,“晋侯使詹嘉处瑕,以守桃林之塞”。杜注: “詹嘉,晋大夫,赐其瑕邑,令帅众守桃林以备秦。桃林,在

  • 洲头水

    即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南之南水。《方舆纪要》 卷102乳源县: 洲头水 “在县城南。源出双峰山,东北流入曲江县境,注于浈水”。

  • 跲克图河

    即今青海同德县南之巴曲。《清一统志·青海厄鲁特》: 跲克图河 “在洮州卫西六百余里黄河东岸。源出伊克图尔根山,东北会巴汉图尔根山之水,折而西北流百余里,又会伊西克山之水入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