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首关
①明嘉靖中置,在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南王木坑村。《方舆纪要》卷94景宁县:龙首关“在县东二十里,地名黄木坑,悬崖绝壑,最为险要”。
②即龙口城。今云南大理市北七十八里上关。《元混一方舆胜览》:西洱河“至喜洲界与点苍山合,号龙首,至赵州界与点苍山合,号龙尾。蒙氏于南北置两关”。《方舆纪要》卷117大理府:龙首关在“府北七十里。亦曰石门关,又谓之上关。城有四门”。《清一统志·大理府》:龙首关“当洱河之首,一名河道关”。
即“龙口城”。
①明嘉靖中置,在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南王木坑村。《方舆纪要》卷94景宁县:龙首关“在县东二十里,地名黄木坑,悬崖绝壑,最为险要”。
②即龙口城。今云南大理市北七十八里上关。《元混一方舆胜览》:西洱河“至喜洲界与点苍山合,号龙首,至赵州界与点苍山合,号龙尾。蒙氏于南北置两关”。《方舆纪要》卷117大理府:龙首关在“府北七十里。亦曰石门关,又谓之上关。城有四门”。《清一统志·大理府》:龙首关“当洱河之首,一名河道关”。
即“龙口城”。
在今四川理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67保县: “蛇浴岭在县西北。宋乾道四年,风流部蛮作乱,保宁令张文礼闭绝蛇浴岭路,番从岭后斫生路入境攘劫,寻讨降之。”
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元和志》 卷30大乡县: “陋城,在县 (治今永顺县东南志司城) 东南六十七里。汉横海将军韩说所筑。”
在今越南北部永富省西北夏和县境。《方舆纪要》卷112安南三江府:凤翼山“在府西南夏华县。山势回翔,如凤矫翼”。
亦作辋子河。即今内蒙古赤峰市北之昭苏河。《辽史·地理志》: 上京临潢府有辋子河。北宋沈括 《熙宁使虏图抄》: “逾济罔子河,河之广度五步,诘曲蛇行,西南与骆马会。”即“辋子河”。
北宋建中靖国初改永泰尉司置,属梓州。治所在今四川盐亭县东六十里永泰乡。《舆地纪胜》卷154潼川府:永泰县“建中靖国初以犯哲宗陵名改安泰”。南宋绍兴初改为永泰县。北宋建中靖国初以永泰尉司改置,治今四川省
即湾头堰。北宋置,属江都县。即今江苏扬州市东北湾头镇。《元丰九域志》 卷5: 扬州江都县有弯头镇。南宋绍兴四年 (1134),毁湾头港口牐,以遏金兵。《宋史· 李全传》: 南宋绍定三年(1230),李
明代北方九个军事重镇的合称。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一称榆林)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又太原与固原以近边亦称二镇,合称“九边”。明魏焕有《皇明九边考》。明王朝为了防御游牧部族的侵扰,在北部
①唐贞观中置,为山州治。治所在今广西博白县西南龙潭镇。天宝初为龙池郡治,乾元初复为山州治。建中年间废。②唐载初二年(690)置,属羁縻顺州。治所在今贵州习水县境或赤水县境。后废。古县名。唐置,治今广西
俗名乌里雅苏台。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北石人湾。清设卡伦于此。
即好水川。今宁夏隆德县之渝水。《宋史·任福传》:庆历初,福率军与西夏军战于张家堡后,“与(桑)懌合军屯好水川”。《方舆纪要》卷58隆德县:好水在“县东二里。源出固原州界六盘山,西南流,合于庄浪县之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