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王庙

龙王庙

①即今辽宁东港市西北龙王庙镇。清咸丰《岫岩志略》卷3:龙王庙在“城南一百六十里”。产煤、金。

②在今黑龙江省密山市东南兴凯湖东、松阿察河口附近。清光绪《吉林通志》卷22:松阿察河“河内为龙王庙,宁古塔属地”。《清史稿·地理志》 密山府:“东南龙王庙达俄。”

③即白河街。今河南嵩县南一百一十二里白河乡。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3:咸丰七年(1857)三月,“复有另股在嵩县属之龙王庙诸处立大旗,持枪炮,嚇索钱财”。


(1)集镇名。(1)在安徽省阜南县南部。龙王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3280。相传清光绪年间在此建有龙王庙,后百姓在此兴集,以庙为名。主产小麦、稻、大豆。大棚蔬菜、畜禽养殖发展迅速。有农副产品集散地。202省道经此。(2)在云南省澄江县西南部、抚仙湖北岸。龙街镇广龙办事处驻地。人口470。又称广龙。因有“龙王庙”,故名。旧时称龙王镇。产烤烟、稻、小麦、油菜籽、蚕豆等。有渔业。有制桶、银鱼加工、冷冻等厂及竹器、笠帽等手工业。有公路东接县城,西南接晋思公路。(3)在陕西省城固县东南部。属三合乡。人口 2200。清以龙王庙得名。是附近农贸集市。主产稻、小麦、油菜籽,并产姜黄、元胡、乌药。汉白公路经此。(2)村名。在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西南部。星耀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290。1935年建龙王庙于此,村以庙名。1948年属宝昌县,1956年划归正镶白旗。产玉米、小麦、谷子、胡麻等。有铁木加工、淀粉等厂。集通铁路、集多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布雷峰寺

    又名布赖寺、别蚌寺。即今西藏拉萨市西北十里哲蚌寺。藏语意为堆米寺。明永乐十四年(1416)由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门徒降央却杰兴建,后经多次扩建,占地面积二十五万平方米。建筑宏伟壮观,是前

  • 南襄堡

    即南襄城。在今湖北远安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78远安县 “高鸡砦” 条下: “南襄堡,即县北故南襄城。成化中,远安所兵驻守于此。”

  • 科什噶尔

    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西岸科奇科尔卡。清乾隆 《西域图志》 卷13伊犁西路: 科什噶尔 “在图斯库勒西岸”。

  • 小招寺

    又名喇木契、巴汉招寺。即今西藏拉萨市中心小昭寺,南距大昭寺半里许。相传为公元7世纪中时,由文成公主督饬藏、汉工匠建造。原建筑与内地寺庙相同,后几经焚毁修建,已面目全非。因公主悲思唐朝,故庙门东向。寺中

  • 沘水

    ①又名比水、泌水。即今河南西南部泌阳河及其下游唐河。源出今河南泌阳县东北,西南流经县南,又西南流经唐河县北,会北来之赵河名曰唐河。又西南流经新野县东,至湖北襄樊市东北入白河。《吕氏春秋·似顺论·分职》

  • 桐城县

    唐至德二年 (757) 改同安县置,次年属舒州。治所即今安徽桐城县。《舆地纪胜》 卷46安庆府: 桐城县,“ 《元和郡县志》: 取桐乡为名”。宋属安庆府。南宋末移治枞阳镇,后又移今贵池市西李阳河。元复

  • 芜湖

    在今安徽芜湖县北咸保、张镇诸乡间水阳江两岸。原为一片沼泽地。《寰宇记》卷105芜湖县:“芜湖,长七里,在县界”,并谓县“在芜湖侧。以其地卑畜水泞深而生芜藻,故曰芜湖”。其说显系附会。实则芜亦作无,与于

  • 安笼铺

    明置,属永宁州。即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安隆乡。《清一统志·安顺府》 “新铺”条下:又有“安笼铺”,旧皆戍守处。

  • 三汊镇

    亦作三义镇。在今江苏淮阴市西三岔。明置巡司于此。在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中东部。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政府驻三汊埠,人口3800。因地处三条河流(东河、西河、外河)汇合处,故名。1899年

  • 比水

    即沘水。今河南西南部泌阳河及其下游唐河。《水经·比水注》:“比水又西, 澳水注之。水北出茈丘山,东流屈而南转, 又南入于比水。”即“沘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