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山寺

龙山寺

清康熙三年(1664)建,在今台湾台北市西南万华区(艋舺)。


(1)初名普现殿,又名天竺寺。在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相传始建于隋代,明天启间重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建山门、华表、殿堂门、钟鼓楼。世传原佛像处有一巨樟,夜发祥光,时人崇之,乃斫作法鼓、寺门、千手佛,今俱存。千手佛通高4.2米,头戴花冠,冠正中雕一坐佛,周围又雕众多戴花冠小佛首,叠作帽状;堕耳垂目,庄严慈祥,主手合十,两侧旁支 1008 手,掌中均雕一眼,列如团扇,或携物,或空手,形态不一;身披莲服,两足微露立莲台,造型精湛。正殿悬明书法家张瑞图题写的“通身手眼”匾额。殿前青石浮雕,巨龙绕柱,龙足爪珠,敲之锵然,左若清罄,右若红鱼。龙山寺巍峨宏伟,支庶流长,台湾省有不少同名寺宇。(2)在台湾省台北市西南,临淡水河。清乾隆三年(1738年)创建,至乾隆五年建成。其地原名艋舺(今万华),为台北市区的发轫点。龙山寺因与台北市早期移民关系至深,向被视为福建泉州龙山寺的分支和祖籍的标志。所供神像甚多,主神观音佛祖,亦称安海观音。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神诞,有盛大祭典。原建筑于嘉庆、同治间先后被地震和风雨破坏,现存建筑多为1920—1926年改建。1953—1965年扩建。正门石阶两侧保全的二铜柱是早期遗物,为重要的艺术品。(3)在台湾省彰化县鹿港镇。又称鹿港龙峙。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创建。乾隆五十一年迁今址,仿泉州开元寺重建。建筑雄伟华丽。寺内亭顶木雕、铜像及古钟等,均华丽精美。保存石刻多种,有较高艺术价值。为台湾三大古刹之一。


猜你喜欢

  • 陵亭镇

    北宋置,属兴化县。在今江苏兴化市南三十里老阁。古镇名。在今江苏省兴化市南。《资治通鉴》:唐大顺元年(890年),汴将庞师古深入淮南,“与孙儒战于陵亭”,即此。《元丰九域志》:泰州兴化县有陵亭镇。

  • 禅陵

    汉献帝刘协陵。在今河南修武县北。《后汉书·孝献帝纪》: 三国魏青龙二年 (234),“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李贤注: “ 《帝王纪》: ‘禅陵在浊鹿城西北十里,在今怀州修武县北二十五里。陵高二丈,周

  • 太行第一峰

    又称佛子山。俗称佛山。在今山西陵川县东六泉村。主峰海拔1884米。《清一统志·泽州府》:佛子山“在陵川县东北四十里。太行绝顶。淅水出焉。上有灵云寺”。

  • 新地墟

    即新利墟。今广西苍梧县南五十里新地镇,西与藤县接界。

  • 苏州卫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改苏州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在今四川冕宁县。二十五年(1392)升为军民指挥使司。次年改为宁番卫。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置,治今四川省冕宁县北。二十七年改为宁番卫。

  • 阳逻镇

    北宋置,属黄冈县。即今湖北新洲县西南六十二里阳逻镇。《方舆纪要》卷76黄冈县:阳逻镇“相传三国时,先主约孙权拒操,旦夕使人于此逻吴兵之至。因名”。明、清置巡司及驿于此。清又增设把总驻防。

  • 萨拉吉克乌梁海旗

    清康熙间置,属唐努乌梁海部。旗府驻地在今俄罗斯克孜尔一奥尔达州巴耳加津一带。古旗名。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置。为唐努乌梁海所属五旗之一。驻地在今俄罗斯克孜尔-奥尔达州巴耳加津一带。宣统三年(19

  • 大延寿甘露寺

    即古上方寺。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北隅。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修后,改名大延寿甘露寺。道光二十一年(1841)黄水围城,寺院被拆毁护城。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内。本名等觉禅林。五代晋天福中建,北宋乾德中迁今址

  • 铁笼山

    在今甘肃礼县西南。民国 《礼县县志》 卷1: “县西南三十里曰铁笼山,昔汉姜维屯兵于此,上有营垒,遗迹旁有竹林沟。相传姜维射司马师处,下为斗底峪,路狭奇险绝伦。”

  • 移当县

    唐置,属羁縻移州。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境。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