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崖子河
即阳乐水。在今河北卢龙县北。源出县东北山谷中,西流入青龙河。《水经·濡水注》: 阳乐水 “出东北阳乐县溪。其水又西南,入于沮水,谓之阳口”。《清一统志·永平府一》: 黑崖子河 “疑即古阳乐水”。
即阳乐水。在今河北卢龙县北。源出县东北山谷中,西流入青龙河。《水经·濡水注》: 阳乐水 “出东北阳乐县溪。其水又西南,入于沮水,谓之阳口”。《清一统志·永平府一》: 黑崖子河 “疑即古阳乐水”。
亦名白碛山。在今湖北房县西北。《方舆纪要》卷79房县:白山“在县西北。宋建炎中,王彦败贼桑仲于白山。即此”。
亦作斡耳寒河。即今蒙古国西南鄂尔浑河。《元史· 伯颜传》: 至元十四年 (1277),“诸王昔里吉劫北平王,拘安童,胁宗王以叛,命伯颜率师讨之,与其众遇于斡鲁欢河,夹水而阵,相持终日,俟其懈,麾军为两
清乾隆元年(1736)置,为沅州府治。治所即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民国初为湖南辰沅道治。1922年直属湖南省。1986年改设芷江侗族自治县。古旧县名。清乾隆元年(1736年)置,治今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
原为悯忠寺,唐安史之乱时,史思明改顺天寺。即今北京市宣武区法源寺后街法源寺。清 《日下旧闻考》 卷60引 《蓟门纪乱》: “史思明僭位于范阳,建元顺天,国号大燕,六月于开元寺造塔,改寺名顺天。” 寻仍
古名若水。亦作鸦砻江、雅龙江,又名打冲河、黑惠江、纳夷江。藏语雅曲。在今四川西部,为金沙江北支流。源出青海巴颜喀拉山南麓,从西北向东南流,经四川甘孜、新龙、雅江等县,至攀枝花市东北三堆子注入金沙江。全
即今湖北通山县东南三十里宝石乡。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通山县东南有宝石河市塘。
隋开皇十年 (590) 置,属广州。治所即今广东清远市。据民国 《清远县志》 称: 因县内江河清洌,故名。大业初属南海郡。唐属广州。元属广州路。明、清属广州府。民国初属广东粤海道。1920年直属广东省
即今甘肃镇原县东蒲河。源出环县界,东南流经县东至宁县西南入泾河。《元丰九域志》 卷3:彭阳县有蒲川河。
南宋绍兴二年(1132)置,属长溪县。即今福建福安市南白沙。
①在今辽宁盖州市南浮渡河北岸。明《辽东志》卷1盖州卫:石棚山在“城东南一百四十里”。清康熙《盖平县志》卷上:石棚山在“城南九十里。上有石棚,可容数人”。石棚属“巨石文化”遗迹,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