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火镇
北宋置,属繁昌县。即今安徽繁昌县西南三十里黄浒镇。后改作黄浒镇。
古镇名。北宋置,即今安徽省繁昌县西南黄浒镇。
北宋置,属繁昌县。即今安徽繁昌县西南三十里黄浒镇。后改作黄浒镇。
古镇名。北宋置,即今安徽省繁昌县西南黄浒镇。
初为西周姬姓蒋国。春秋灭于楚,为楚邑。即今河南淮滨县东南期思镇。《左传》: 文公十年 (前617),“期思公复遂为右司马”。《吕氏春秋· 赞能篇》: 楚王欲以沈尹茎为令尹,沈辞曰,“期思之鄙人有孙权教
①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十五里虞姬村。范成大 《石湖居士诗集》 卷12: “虞姬墓,在虹县下马铺北三十七里。” 宋苏轼等有 《虞姬墓》 诗。②在今安徽定远县东南六十里二龙乡潭村。《史记正义》: “ 《括地志
①亦称南园、熙春园。为金代皇家御园。在金中都 (今北京市) 皇城之南、丰宜门内偏西处。《金史·显宗纪》 载: 大定二十五年 (1185),“九月庚寅,殡于南园熙春殿。己酉,世宗至自上京,未入国门,先至
春秋卫邑。在今河南濮阳市东南。《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前632),“晋侯、齐侯盟于敛盂”。杜注: “卫地。”古邑名。春秋卫邑。在今河南省濮阳市东南。《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前632年):“晋侯、齐侯盟
唐代通海城路上的要站。在今云南蒙自县城附近。唐代安南北往拓东城、阳苴咩城交通中途站。即今云南省蒙自县,一说即今个旧市北鸡街。《新唐书·地理志》引贾耽《从边州入四夷》安南通天竺道:安南经禄索、龙武等州,
在今河北霸州市东。《方舆纪要》 卷11霸县: 高桥淀在 “州东七十里。周回三十里,其西有栲栲圈,众流所聚也。《志》 曰: 州川原平衍,厥壤卑下,西北诸山之水多汇于州境,然后东流出丁字沽注白河,以入于海
战国时巴国邑。在今四川涪陵市东乌江东岸。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 巴志》: “巴子时虽都江州,或治垫江,或治平都,后治阆中。其先王陵墓多在枳。” 后为楚邑。《战国策·燕策》: 苏代约燕王曰: “楚得枳而
亦作大朱山。即今山东胶南市南大珠山。唐杜佑《通典》卷180密州诸城县:“古齐长城,东南自上大朱山起,至州南界二百五十里。”《清一统志·莱州府一》:大珠山“又名玉泉山。山椒有石门,下有泉,迸若喷珠,名曰
五代吴越天宝二年(909)置,属苏州。治所即今江苏吴江市。宋属平江府。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州。明洪武二年(1369)复降为县,属苏州府。民国初属江苏苏常道。1927年直属江苏省。1992年改设吴
在今台湾省屏东县东南,恒春半岛西部。《清史稿·地理志》 台南府: “枫港” 等 “并在恒春县北,西流入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