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池河
水阳江下游别名。在今安徽当涂县与宣州市、芜湖县间。《方舆纪要》 卷27当涂县: 黄池河“在府南六十里,东接固城湖,南至黄池镇,与宣城县分中流为界,西接芜湖县河入于大江”。
水阳江下游别名。在今安徽当涂县与宣州市、芜湖县间。《方舆纪要》 卷27当涂县: 黄池河“在府南六十里,东接固城湖,南至黄池镇,与宣城县分中流为界,西接芜湖县河入于大江”。
元置,为水站。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真溪乡东岷江边。
原拟从今河北正定修至太原,后为避开滹沱河大桥工程,改以石家庄为起点。清光绪三十年(1904)动工修建,三十三年(1907)建成。全长243公里。今称石太线。石太铁路旧称。
一名衍氏。战国魏邑。在今河南郑州市北三十里。《战国策·魏策一》: 苏秦说魏襄王曰: “北有卷、衍。” 《史记·魏世家》: 景湣王五年 (前238),“秦拔我垣、蒲阳、衍”。古邑名。又称衍氏。战国魏邑。
在今湖南衡阳县东南。《清一统志·衡州府》:阴坡市“在衡阳县西四十里”。
在今湖南永兴县东北七十里。《清一统志·郴州一》:大步江“源出兴宁县界山冈岭,西北流入县界,又西北合潦溪、清溪二水,入衡州府安仁县界,名永乐江”。
春秋陈邑。在今河南鹿邑县西七十里。《左传》: 成公十六年 (前575),“知武子佐下军,以诸侯之师侵陈,至于鸣鹿”。杜注: “陈国武平县西南有鹿邑。”古邑名。春秋陈邑。在今河南省鹿邑县西。《左传》成公
即庱亭垒。在今江苏武进县西北五十里,与丹阳市接界处。《三国志·吴志·孙权传》: 东汉建安二十三年 (218),“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庱亭”。即此。东晋咸和三年 (328) 苏峻之乱,郗鉴于此筑堡,以
亦作新堡关。在今四川汶川县。明时为威州治。清雍正时省威州,移保县治此。嘉庆时废保县,以理番厅照磨驻此,名新保关。与保子关隔江相望,为西路冲要。民国改设县佐。1952年汶川县移治于此。
即牂州。 治䍧柯县 (今贵州黄平县西北)。 《隋书· 地理志》: “䍧柯郡, 开皇初置䍧州。”
明置,属长宁县。在今四川长宁县东南梅硐镇。《方舆纪要》 卷70长宁县: 梅洞堡 “在县东五十里。宋政和五年置梅洞砦。……明因旧址设堡于此,并置梅洞巡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