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冈
在今江苏盱眙县西北。《新唐书·地理志》 泗州盱眙县: “有直河,太极元年,敕使魏景清引淮水至黄土冈,以通扬州。” 《寰宇记》 卷16泗州盱眙县: “新开直河在县城西北六十步县郭内。其淮河决开至黄土冈。”
在今江苏盱眙县西北。《新唐书·地理志》 泗州盱眙县: “有直河,太极元年,敕使魏景清引淮水至黄土冈,以通扬州。” 《寰宇记》 卷16泗州盱眙县: “新开直河在县城西北六十步县郭内。其淮河决开至黄土冈。”
即今安徽贵池市西南六十里秋浦河西岸殷汇镇。清乾隆八年 (1743),李阳河镇巡司移驻于此。
战国魏邑。在今山西太谷县东北。《水经·洞过水注》 引《竹书纪年》:梁惠成王九年(前361),“与邯郸榆次、阳邑”,即此。汉置阳邑县。古邑名。战国魏邑。在今山西省太谷县东北。《古本竹书纪年》:周显王八年
即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东南九里江镇乡。清光绪《南汇县志》卷1:“江家路镇, 邑北四十三里。”
西汉景帝五年(前152)改弋阳县置,属左冯翊。治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四十一里。因县东有阳陵故名。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废。古县名。汉景帝五年(前152年)筑阳陵(西汉五陵之一)并置县,治今陕西省咸阳
唐武德二年 (619) 置,属通州。治所在今四川达川市北蒲家镇。贞观六年 (627) 废入通川县。古县名。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今四川省达州市北。属通州。贞观二年(628年)废。
即今广东三水市北芦苞镇。清设顺德协右营都司驻防。
北魏旧都盛乐故宫。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魏书·太宗纪》:“太宗明元皇帝,讳嗣,太祖长子也,母曰刘贵人,登国七年生于云中宫。”即此。《水经·河水注》:“白渠水又西径魏云中宫南。《魏土地记》曰
在今云南保山市东北八十里,跨澜沧江。《方舆纪要》 卷118永昌军民府保山县: 霁虹桥“武侯南征孟获,架桥济师。后以索为之,修废不一。元至元中,也先不花重修,名曰霁虹。明初,镇抚华岳置二铁柱于两岸以维舟
即今浙江云和县西北鹿角尖。《方舆纪要》卷94云和县: 娄狗山 “在县西十里。下有灵泉,黄溪之源出焉”。
南朝宋置,属宋兴郡。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北。北周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