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 (臺) 县
唐天宝元年 (762) 改方与县置,属鲁郡 (后改兖州)。治所在今山东鱼台县西旧城集。《元和志》 卷10鱼台县称: “因县北有鲁君观鱼台,故名。” 元属济州,至元二年 (1265) 并入金乡,三年 (1266) 复置。明属兖州府。清乾隆二十一年 (1756) 徙治今县西南鱼城。四十一年(1776) 改属济宁州。民国初属山东济宁道。1925年属兖济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1964年迁治谷亭。
唐天宝元年 (762) 改方与县置,属鲁郡 (后改兖州)。治所在今山东鱼台县西旧城集。《元和志》 卷10鱼台县称: “因县北有鲁君观鱼台,故名。” 元属济州,至元二年 (1265) 并入金乡,三年 (1266) 复置。明属兖州府。清乾隆二十一年 (1756) 徙治今县西南鱼城。四十一年(1776) 改属济宁州。民国初属山东济宁道。1925年属兖济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1964年迁治谷亭。
亦作北山、郏山、芒山。在今河南洛阳市北。《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前520),“王田北山”。杜注:“北山,洛北芒也。”《后汉书·城阳恭王祉传》:刘祉“葬于洛阳北芒”。其后,王侯公卿多葬于此。又《梁鸿传》
在今山东泰安市城内西北隅、泰山南麓。祀东岳泰山神。初建于汉,历代均予修葺。《水经·汶水注》: “ 《从征记》 曰: 泰山有下、中、上三庙,墙阙严整,庙中柏树夹两阶,大二十余围,盖汉武所植也。……中庙去
即今广西贺县东北桂岭镇。隋置桂岭县于此。清设县丞及千总。
在今台湾省澎湖县东南。清蒋毓英《台湾府志》卷3:西吉屿“横直不上里许”。
明成化十一年(1475)余子俊改石涝池寨置,在今陕西定边县南。清康熙《延绥镇志》卷1:石涝池堡“宋盐池地,水卤不可饮。东有石涝池,人赖汲饮,故名。……今裁,并入定边营”。
在今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境。《晋书·石季龙传》: 东晋咸康四年 (338),季龙将伐辽西鲜卑段辽,“辽惧,弃令支,奔于密云山”。即此。北魏置密云县,以此山名。
在今河南中牟县西及郑州东。《周礼·职方》: “河南曰豫州,其山曰华,薮曰圃田。” 《尔雅·释地》: “郑有圃田。” 《水经· 渠水注》: 圃田泽 “在中牟县西,西限长城,东极官渡,北佩渠水,东西四十许
唐置,为羁縻州,属黔州都督府。治所在今贵州荔波县东北。南宋后废。唐置,治今贵州省荔波县东北。辖境相当今贵州省打狗河上游地区。属黔州。南宋后废。
元置,属新添葛蛮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贵定县西南二十里。明初废。
在今江西南昌市西北。《明史· 姜日广传》: 明末,左良玉部将金声桓降清,“既而反江西,迎日广以资号召。声桓败,曰广投偰家池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