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魁星岩

魁星岩

在今福建永春县西南十二里奎峰山麓。旧名詹岩。南宋乾道间,乡人颜应时、陈朴尝在此读书,同登进士,遂改奎峰山为魁星山,改詹岩为魁星岩。岩宇始建于唐会昌年间,历代均有重修。为重檐歇山式砖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祀如来、魁星等。明代乡人曾在此抗倭; 清咸丰间,响应太平天国的林俊起义以此为根据地抗击清军。


旧称詹岩。在福建省永春县城西南6千米魁星山(旧奎峰山)麓。南宋乾道间,乡人颜应时、陈朴尝读书于此,并同登进士,遂易奎峰山为魁星山,改詹岩为魁星岩。岩宇始建于唐,历代均有重修。为重檐歇山式土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举架五椽袱。据传魁星像为颜应时取特大樟木全相雕成,被誉为“雕形奇古,世间罕匹”。岩前是上场堡,为隋开皇九年(589年)南安县辖桃林场所在地。岩后巉石绝壁处琢有巨佛三尊,中释迦,左文殊,右普贤。佛高3米多,火焰光圈高4米。全岩胜景共有12处。乡人曾据此岩抵御倭寇入侵和湘军的进扰。清咸丰年间,林俊响应太平天囯起义,也以此为根据地挥师北上,攻州陷县,震动清王朝。


猜你喜欢

  • 绍熙府

    南宋绍熙中升荣州置,治所在荣德县 (今四川荣县)。《方舆胜览》 卷64绍熙府: “光宗皇帝潜藩,升绍熙府。” 辖境相当今四川自贡、荣县、威远等市县地。宝祐后废。南宋绍熙年间升荣州置,治荣德县(今四川荣

  • 四铺

    在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东北。《清一统志·大定府》 “黑章铺”条下:又有“四铺”等皆戍守处。集镇名。在安徽省濉溪县中部、界洪新河南侧。四铺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6740。因在宿州西40华里,故名

  • 风采楼

    在今广东韶关市内。明弘治十年(1497)为纪念宋代名医余靖而建,其名取自蔡君谟诗“必有谋猷裨帝右,更加风采动朝端”。1933年重建。楼上挂“风采楼”匾,是明代著名书法家陈白沙手笔。

  • 喀喇和色尔

    一作河色尔。即今新疆和硕县东榆树沟。清道光 《新疆识略》卷3喀喇沙尔: 喀喇和色尔台 “一百二十里至库木什阿哈玛台”。

  • 蓬安县

    1913年改蓬州置,属四川嘉陵道。治所在今四川蓬安县西南五里锦屏镇。民国吕式斌 《今县释名》 卷6: 后周置蓬州,治安固县,“兼取故州县为名”。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3年县治由锦屏镇迁今蓬安县

  • 陆墓镇

    即今江苏吴县北八里陆墓镇。清《乾隆内府舆图》:吴县北有陆墓镇。因有唐宰相陆贽墓,故名。

  • 乾隆花园

    亦称宁寿宫花园。在北京故宫外东路宁寿宫西侧。建于清乾隆后期。是乾隆帝兴建太上皇宫宁寿宫时在近旁营建的花园。供自己退位后在此养老休憩。园地面积为5920平方米,南北长160米,东西宽37米。前后四进院落

  • 洛口仓

    一名兴洛仓。隋大业二年 (606) 筑,故址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北。因地处洛水入黄河之口而得名。周围二十余里,穿三千窖,每窖可容粮食八千石。十三年 (617) 瓦岗军攻克此仓,并增筑洛口城,周围四十里。又

  • 洋河城

    在今河北抚宁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17抚宁县: 洋河城,“ 《郡志》 云: 在县东南十五里。方圆六里。……皆唐太宗征辽时所筑”。

  • 李家桥

    即今北京市顺义县南二十里李桥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6顺义县图:南有李家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