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洞营
在今广西昭平县东北九十里。《方舆纪要》卷107昭平县:韦洞营“万历七年, 筑城置戍”。
在今广西昭平县东北九十里。《方舆纪要》卷107昭平县:韦洞营“万历七年, 筑城置戍”。
①唐吐蕃军镇城。在今四川康定县西北。《寰宇记》 卷77雅州严道县: “和川路在县界,西去吐蕃大渡河五日程,西郭至吐蕃松城四日程。”②即今福建霞浦县驻地松城镇。唐长安二年(702) 始于此为长溪县治,历
在今四川宜宾市西北岷江边。《舆地纪胜》卷163叙州: 朝阳崖 “在宜宾县十里。其山石皆赭色,朝阳始升,远望若虹霓绛绡,俗谓之有赤崖”。《方舆纪要》 卷70叙州府宜宾县: 朝阳崖在 “府西北二十里。一名
即今山东栖霞市东铁口镇。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舆图志》: 栖霞县东有铁口集。
亦作不剌、孛罗。察合台汗国属地。在今新疆博罗市附近。《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 作“普剌”。
①唐方镇名。兴元元年 (784) 以河东节度使号为保宁军,治所在太原府 (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贞元三年 (787) 复为河东节度使。②五代方镇名。五代唐天成四年 (929) 后蜀分东川置,治所在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置,属云南行省。治所在通海县 (即今云南通海县)。辖境约当今云南华宁、通海、峨山、石屏、建水、开远、个旧、蒙自、屏边、河口、文山、砚山、马关、西畴、麻栗坡等市县地。明洪武十
即古绵蔓水。源出山西寿阳,东径平定县、河北井陉县,北入滹沱河。《清一统志·正定府一》:冶河“源出山西平定州,东流为绵蔓水,入府境径井陉县南,又东与甘沟河会,径井陉县东之东冶村,又北入平山县西之西冶村,
元至元二十六年 (1289) 于洪农碌券甸置,属武定路。治所即今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彝语 “碌” 为石头,“券” 为山梁,意即石头山梁。明属武定府。清乾隆三十五年 (1770) 改为禄劝县。元至元
东晋侨置,为秦郡治。治所在今江苏六合县西北。南齐属齐郡。后废。
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方舆纪要》卷68昭化县:人头山在“县西四十里。山巅突出,宛若人头”。因名。《资治通鉴》:五代唐长兴元年(930),王弘贽等“引兵出人头山后,过剑门之南,还袭剑门克之”。即此。在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