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溪
即今浙江省南部小溪。为瓯江最大支流。源出浙江庆元县东北大毛峰,东北流经景宁畲族自治县,于青田县西湖边乡与大溪会合后始称瓯江。《元和志》 卷26处州青田县: “青田溪,在县西南十八里。”
即今浙江省南部小溪。为瓯江最大支流。源出浙江庆元县东北大毛峰,东北流经景宁畲族自治县,于青田县西湖边乡与大溪会合后始称瓯江。《元和志》 卷26处州青田县: “青田溪,在县西南十八里。”
①隋开皇五年 (585) 置,治所在石城县(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二十五里县坝场)。辖境相当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大业二年(606) 废。②隋大业初改亭州置,治所在盐水县 (今湖北长阳土
在今四川简阳市西北。《元和志》 卷31灵池县: 武侯山 “在县东南十五里”。《元丰九域志》 卷7: 灵泉县 “有武侯山”。
在今浙江衢县东南。明嘉靖 《衢州府志》卷2: 绣峰山,“数十里远望见之,号绣峰”。《方舆纪要》 卷93衢州府西安县: 绣峰山 “在府东五十里。一名鹅笼山,有三坞一池,称为奥区”。
①在今四川云阳县东云阳镇南长江岸。《舆地纪胜》卷182云安军云安县:飞凤山“在县治之对”。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23云阳县引《方舆胜览》云:“飞凤山,与县治相对。古刻‘凤凰岩’三字,瀑布泉出焉,注于
明洪武七年 (1374) 置,属振武卫。治所即今山西代县北三十里雁门关村。后废。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置,治今山西省代县西北雁门关。因治雁门关,故名。清雍正三年(1725年)废。
①在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北。《宋史·河渠志》: “石渠之水,则自离堆别而东,与上下马骑乾溪合,凡为堰九。” 《方舆纪要》 卷67灌县: 乾溪“在县东北。湔江所经也。……又东北至彭县界,会于王村河”。②在今
即灰河。在今山西宁武县南。源出县西管涔山,东流经县南,折北入朔州市界, 至马邑故城南入桑干河。《水经·㶟水注》:马邑川水“出马邑西川,俗谓之磨川矣。盖狄语音讹, 马、磨声相近故尔 其水东
1931年2月由平泉县北部及喀喇沁中旗、喀喇沁右旗析置,治所在小城子(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小城子镇)。同年12月改名宁城设治局。1931年2月由平泉县北部及喀喇沁中旗、喀喇沁右旗析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宁
1929年由历城县析置,为山东省会。治所即今山东济南市。简称济,别称泉城。在山东省中西部。省人民政府驻地。面积 8177.2 平方千米(市辖区3257.9平方千米)。人口582.6万(市辖区334.8
即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驻地巴彦乌拉镇。1956年复置西乌珠穆沁旗驻此。1964年改名巴彦乌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