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涧
在今江苏淮阴县西南。《宋史·河渠志六》: 熙宁九年 (1076) 刘瑾言,“淮阴县青州涧……可兴置,欲令逐路转运司选官覆按。从之”。《清一统志·淮安府》: 青州涧 “在山阳县西南六十里。……本朝乾隆八年疏浚”。
在今江苏省淮安市南。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刘瑾云:“淮阴县青州涧等可兴置,欲令逐路转运司选官覆按。”即此。
在今江苏淮阴县西南。《宋史·河渠志六》: 熙宁九年 (1076) 刘瑾言,“淮阴县青州涧……可兴置,欲令逐路转运司选官覆按。从之”。《清一统志·淮安府》: 青州涧 “在山阳县西南六十里。……本朝乾隆八年疏浚”。
在今江苏省淮安市南。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刘瑾云:“淮阴县青州涧等可兴置,欲令逐路转运司选官覆按。”即此。
在今江西奉新县西北三十里故县。《陈书·周文育传》: 陈初,“萧孜、余孝顷据石头,高祖遣侯安都助文育攻之,孜降文育,孝顷退走新吴”,即此。《舆地纪胜》 卷26隆兴府: 奉新县,“ 《职方乘》 云,初,高
①即今广东高要市东南白土镇。明万历《广东通志》卷46:高要县有白土墟。②即今广西河池市东南白土乡。清乾隆六年(1741)设巡司于此。《清一统志·庆远府》:白土巡司“在宜山县西南一百四十里,居七十二峒之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水西门。宋 《景定建康志》 卷22; 赏心亭 “在下水门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丁晋公谓建”。南宋辛弃疾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词。宋建,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水西门附近。南
即乌思藏。元、明两代对西藏前后藏的称谓。即“乌思藏”。
在今阿富汗东北部阿姆河支流科克恰河流域。唐置双靡州治此。
在今湖北武昌县东南,接鄂州市界。《明一统志》 卷59武昌府: 锦绣山“在府城东南七十五里。山多桃李,每春时花开如锦绣”。
北宋崇宁二年(1103)置,属融州。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四堡村。
亦作太平场、永兴场。即今四川渠县东北涌河西岸涌兴镇。清同治 《渠县志》 卷4: 太平场在“县北一百二十里,即永兴场”。
又称五池沟。在今河南中牟县西。《水经·渠水注》:渠水经圃田泽后,“后合五池沟,谓之五池口。魏嘉平三年,司马懿帅中军讨太尉王凌于寿春, 自彼而还,帝使侍中韦诞劳军于五池者也”。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为渠水
金兴定二年 (1218) 改绛州置,治所在正平县 (今山西新绛县)。辖境相当今山西新绛、曲沃、稷山、翼城、绛县、垣曲、襄汾等县地。元复改绛州。金兴定二年(1218年)改绛州置,治正平县(今山西新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