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青城山

青城山

亦名赤城山。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三十里。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江原县 “有青城山”。唐代为剑南道四大名山之一。《元和志》 卷31青城县: 青城山 “在县西北三十二里。《仙经》 云:此是第五洞天,上有流泉悬澍,一日三时洒落,谓之潮泉”。杜光庭 《青城山记》: “岷山连峰接岫,千里不绝,青城乃其第一山峰耳。高三千六百丈,周币百五十里。” 《寰宇记》 卷73青城县引 《玉匮经》 曰:“此第五大洞宝仙九室之天,黄帝所奉拜为五岳丈人,黄帝刻石拜谒篆书犹存。” 为我国著名道教胜地。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在此结茅传道。晋代范长生、隋代赵昱、唐代杜光庭等皆曾隐居于此。今存庙观十余处为清建。


又称赤城山、丈人山、天谷山、鸿濛山。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城区西南。因山形状如城郭得名。石径回旋,林木蔽天,深邃宁静,历有“青城天下幽”之赞誉,为蜀中名山。主峰老霄顶,海拔 1600 多米。传东汉末年张道陵修道于此。其后晋范长生、隋赵昱及唐杜光庭等均来此修道,并大建宫观,最多时达100余座。道教称为“第五洞天”。现存宫殿均系清代重建、修缮,有常道观(天师洞)、上清宫、祖师殿、建福宫等。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

青 城 山


猜你喜欢

  • 阳人聚

    即战国阳人邑。在今河南汝州市西四十里。《汉书·地理志》 河南郡梁县:“阳人聚,秦灭东周,徙其君于此。”即“阳人城”。

  • 主簿山

    ①在今安徽歙县北二十里。《新唐书·地理志》:歙县“有主簿山”。《舆地纪胜》卷20徽州:主簿山“即飞布山,在歙县。《新安记》云:昔寇乱,县主簿率百姓保此山获全,因名。唐天宝间改名飞布”。②在今安徽祁门县

  • 码头

    村名。在福建省东山县东北部,紧邻铜陵镇区。属铜陵镇。人口 5500。因有码头,故名。有渔具、水产加工、抽纱、工艺品等厂。县图书馆、航运公司设此。有5000吨级泊位码头。为双码公路终点。

  • 那佐隘

    在今广西西林县东南那佐苗族乡。《清一统志·泗城府》:那佐隘“在西林县西南二百二十里,接富州界。高峰夹峙, 中有小径,设百总驻防”。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东南那佐。清时设上林营把总驻防。

  • 挂剑台 (臺)

    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南张秋镇南。《清一统志·泰安府一》: 挂剑台 “ 《元都水监丞满慈记》 云: 古碑刻有 ‘季札挂剑徐君墓树’ 八字”。

  • 武利水

    在今广西合浦县北。南流江支流。《方舆纪要》 卷104廉州府合浦县: 武利水在 “府北六十里。其源一出府北小双山; 一出灵山县界张蒙山;一出府东北谢成岭。汇于武利埠,南流合新村江入海”。

  • 金哀宗陵

    在今河南汝南县北汝水之旁。《金史·哀宗纪》: 天兴三年 (1234),“帝自缢于幽兰轩。末帝退保子城,闻帝崩,率群臣入哭,谥曰哀宗。哭奠未毕,城溃。诸禁近举火焚之,奉御 (完颜) 绛山收哀宗骨痤之汝水

  • 飞虹桥

    一名鲁班桥。在今山西襄汾县西。《清一统志·平阳府一》:飞虹桥“在襄陵县西南三十里。明邢雷记:先是人皆病涉,里人侯思政建桥于故元之丙辰。悬崖巧构,栋宇凌空。正统庚申重葺,迄六十年,宏治已未春新之。《通志

  • 奉灵园

    北宋东京 (今河南开封市) 著名园林之一。在南薰门外东北普济水门西北会灵观南。《国朝会要》 载: “大中祥符八年八月,诏会灵观池以凝祥为名,园以奉灵为名。”

  • 金河行政区

    1917年析建水县勐喇、茨通坝、者米三土掌寨地置,属云南蒙自道。治所在王布田 (即今云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民国 《云南省金河行政委员区域地志资料册》: “因治城去铜厂道路有金河一条,距城约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