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雪山

雪山

①在今山西岢岚县东北。《寰宇记》 卷50岚谷县: “雪山在县东北四十里。高三十里,长六十里,岚、朔二州分界。”

②在今福建永春县西北,与德化县交界。《方舆纪要》 卷99永春县 “桃溪” 条: 雪山 “山高峻,多积雪”。《清一统志 ·永春州》: 雪山 “在州西北六十里,德化县西北四十里接界处。山势博衍,回环盘亘四十里。隆冬积雪,经月不消。其阳之水为桃源溪,下流入永春; 其阴丁水出焉,下流入浐水”。

③即今山东莒县西北七十里雪山。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5: 雪山 “介在沂、沭间”。据1984年版《莒县地名志》 称: “山西南坡有大片白色原始土,远望如雪,故名雪山。”

④在今四川叙永县东南海风乡。《明史·地理志》 赤水卫: “北有雪山,上有关。” 明曹学佺 《贵州名胜志》 卷1: 雪山 “在 (赤水) 卫北二十里。巉岩高峻,峻亘数十里,方冬积雪,春尽始消。(明) 杨慎 《度雪山》 诗: 羊肠蛏雪凸,乌毳邂风凹”。

⑤在今四川松潘县东。《隋书·地理志》: 嘉诚县 “有雪山”。《元和志》 卷32嘉诚县: 雪山 “在县东八十里。春夏常有积雪,故名”。

⑥亦名雪岭、大雪山、西山。即今四川理县西南之邛崃山。《舆地纪胜》 卷148威州: 雪山,“ 《图经》 云: 在保宁县西南,连乳川白苟岭。《九域志》云: 山有九峰,上有积雪,春夏不消”。《方舆纪要》卷67威州: 雪山 “在州西南百里。与乳川、白苟岭相连”。

⑦即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北玉龙雪山。《明一统志》 卷87丽江军民府: 雪山 “在府西北二十余里。一名玉龙山。条冈百里,岿巍千峰,上插霄汉,下临丽水。山颠积雪经春不消,岩崖涧谷,清泉飞流。蒙氏异牟寻封为北岳”。

⑧即露骨山。今甘肃临夏县南、夏河县北之太子山。《方舆纪要》 卷60河州: 雪山在 “州西南百五十里,接洮州番界。四时皆有积雪,一名雪岭。又山石如骨露,一名露骨山”。

⑨即祁连山。今甘肃祁连山。因山顶长年积雪,故名。

⑩即今甘肃靖远县西北哈思山。《明一统志》 卷37靖虏卫: 雪山 “在卫城北一百二十里。山势高峻,积雪不消”。

(11)即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北祁连山。《隋书·炀帝纪》: 大业五年 (609),隋炀帝西巡,命 “兵部尚书段文振北屯雪山”,围攻吐谷浑。即此。

(12)佛经称喜马拉雅山为雪山。亦曰大雪山。

(13)古代印度人和中亚南部人称喜马拉雅山、兴都库什山等为雪山,又名大雪山。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 卷1: “迦毕试国,周四千余里,北背雪山。”


(1)山名。在台湾省本岛中北部大安溪和大甲溪上源。又称兴隆山。为雪山山脉主峰,海拔3884米,是全省第二高峰。雪山东北部有雪山北峰(3702米)、品田山(3529米)、大霸尖山(3573米)、桃山(3324米)等,西南部有火石山(3308米)、头鹰山(3508米)、大雪山(近改称复兴山,3529米)、中雪山(3172米)、小雪山(2996米)等,构成东北—西南走向的高峰线,海拔逾3000米的山头不下数十,绵延三四十千米,冬季常有积雪。其中大雪山一带天然森林最繁茂,为台湾省著名林区。大霸尖山峰顶岩层叠立,状如巨堡擎天,景色奇伟,亦为台湾北部名山。(2)村名。在北京市昌平区西北部。属南口镇。人口600。明代成村。因村北山地,初名积粟山,又称靴山,后演变为雪山,村以山名。有工艺美术、制砖等厂。京八高速公路经村北。1961年发掘有雪山文化遗址。

台湾雪山风光


猜你喜欢

  • 崖城河

    亦捱城河。即今甘肃礼县东北燕子河。《方舆纪要》 卷59礼县 “平泉河” 条下: “县城东二里为捱城河,以近城而名也。” 光绪 《甘肃新通志》卷7: “源出固城镇野猪山之西,南流经崖城镇合湫山河,至县合

  • 郦山

    即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南。《史记·秦始皇本纪》: 三十七年 (前210),“葬始皇郦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即“骊山”。

  • 白鹤溪

    一名荆溪。即今江苏丹阳市东南、武进县西南鹤溪河。《寰宇记》卷92常州武进县:白鹤溪“在县西,去州三十里”。《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武进县:白鹤溪在“府西南十里。北通运河,南入滆湖”。又镇江府丹阳县下载

  • 华胥山

    在今福建莆田县东南。《清一统志·兴化府》:华胥山“在莆田县东南,与湄州屿隔海相望。下有东西两澳,东为南日山水寨,南为吉了巡司。居民蕃盛,商旅辐辏”。

  • 层檀国

    一般指在黑衣大食境内由塞尔拉族建立的政权而言。公元11世纪向外扩张领土。《宋史·外国传六》:“层檀国在南海旁,城距海二十里。熙宁四年始入贡。”

  • 叠溪长官司

    明永乐四年 (1406) 置,属叠溪千户所。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一百二十里较场乡南。《明一统志》 卷73叠溪所: 叠溪长官司 “在所城北一里。……渴卓等五寨属之”。清初废。明永乐四年(1406年)置,

  • 大斡耳朵

    元太祖成吉思汗第一斡耳朵(宫帐),地名曲雕阿阑(Kodeguaral)。在今蒙古国西南肯特省克鲁伦河上游北岸,臣赫尔河与克鲁伦河会流点之西。

  • 宜良州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置,属中庆路。治所即今云南宜良县。清康熙 《新修宜良县志》: “宜之为言,善也; 良,易直也。” 民国 《宜良县志》: “纪良,山名,在城西北十里,州因山名焉。” 至元二十

  • 腊 (臘) 子口

    即今甘肃迭部县东北二百零六里腊子乡北腊子口。为岷山支脉迭山上隘口,长三十余里,宽8米,高500米,腊子口河流贯其间。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粉碎国民党军的阻截,突破天险,胜利北上。史称腊子

  • 金顶寺城

    又名固勒札城。即今新疆伊宁市。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4: “ 《西藏总传》 云: 初,厄鲁特崇黄教,噶勒丹策凌建都纲于伊犁河滨,北曰固勒扎……谚称固勒札曰金顶寺。”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建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