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雍州

雍州

①古九州之一。在今陕西、甘肃二省和青海省东部地区。《尚书· 禹贡》: “黑水西河惟雍州。”《尔雅· 释地》: “河西曰雍州。” 《周礼· 职方》:“正西曰雅州。” 黑水所指,说法不一,有谓今甘肃张掖河、党河者; 有谓今青海大通河者。西河或河则指今山西、陕西间之黄河。

②东汉兴平元年 (194) 分凉州河西四郡置,治所在姑臧县 (今甘肃武威市),建安十八年 (213)移治长安县 (今陕西西安市西北)。秦岭以北弘农以西诸郡悉属雍州。三国魏时,辖境相当今陕西关中平原、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及青海黄河以南的一部分地。以后逐渐缩小。西晋建兴后,历为刘聪、石勒、苻健、姚苌、赫连勃勃所据。北魏仍置雍州。隋大业三年 (607) 废雍州为京兆郡,治所在大兴城 (今西安市)。唐武德元年 (618) 又改为雍州。辖有今陕西秦岭以北,乾县以东,铜川市以南,渭南市以西地。开元元年 (713) 改为京兆府。

③十六国汉置。治所在平阳县 (今山西临汾市西南)。后废。

④十六国后燕置,治所在长子 (今山西长子县西南)。北魏废。

⑤十六国前秦甘露元年 (359) 置,治所在安定郡安定县 (今甘肃泾川县北五里)。后移蒲坂 (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后废。后秦复置,治所在安定县。后废。

⑥十六国夏国置。治所在阴密 (今甘肃灵台县西南)。后移安定郡 (今甘肃泾川县北),又移长安 (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后废。

⑦东晋孝武帝时在襄阳县 (今湖北襄樊市) 侨置。南朝宋元嘉二十六年 (449) 割荆州北部襄阳、南阳、新野、顺阳、随五郡为雍州,而侨郡县犹寄寓诸郡界。大明中,又分实土郡县以为侨郡县境,仍治襄阳县。南齐辖境相当今河南西峡、方城以南,泌阳以西,湖北南漳、钟祥以北,十堰、南漳以东,汉水中游流域。西魏恭帝元年 (554) 改为襄州。


(1)古九州之一。《尚书·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黑水所指,说法不一,有今甘肃省境内张掖河、党河及青海省境内大通河等多种说法。西河指今山西、陕西二省之间黄河。(2)东汉兴平元年(194年)置,治姑臧县(今甘肃武威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建安十八年(213年)移治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辖境相当今陕西省中部、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及青海省湟水流域。三国魏后辖境缩小,只有今陕西省中部及甘肃省东南部。唐时辖境在今陕西省秦岭以北、乾县以东、铜川市以南、渭南市以西地区。开元元年(713年)改京兆府。(3)东晋太元中侨置,治襄阳县(今湖北襄樊市),后废。南朝宋元嘉中复置。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割荆州北部五郡为雍州,而侨郡县犹寄治诸郡界。大明中,又分实土郡县以为侨郡县境,治襄阳县,辖境相当今湖北省丹江口市、南漳县以东,钟祥市以北,大洪山、枣阳市以西和河南省西峡县、方城县以南,泌阳县以西地区。梁以后缩小。西魏恭帝元年(554年)改置襄州。(4)十六国时,汉置雍州治平阳县(今山西临汾市西南);前、后赵置雍州治长安县(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前秦置雍州治安定县(今甘肃镇原县东南),后徙治蒲坂县(今山西永济县西南蒲州镇);后秦置雍州治安定县;后燕置雍州治长子县(今山西长子县西南);夏置雍州治阴密县(今甘肃灵台县西南),后移治安定县,又移治长安县。


猜你喜欢

  • 大阳县

    西汉置,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南三门峡水库区。北魏时为河北郡治。北周天和二年(567)改为河北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南、黄河北岸。以“在大河之阳”(《汉书·地理志》注引应劭语)

  • 柳庄镇

    亦名刘庄镇。在今江苏沭阳县东南。《方舆纪要》卷22沭阳县 “桑墟镇”条下: “县东四十里有柳庄镇,皆往来要地。”

  • 托漠河城

    又作托木河城、土木河寨、托摩和城。在今辽宁抚顺市东。原属建州女真哲陈部。明万历十四年(1586)为努尔哈赤所并。又作托木河城、土木河城、托摩和城。在今辽宁省抚顺市东。属建州女真哲陈部,明万历十四年(1

  • 清湖

    在今江西高安县东。《明一统志》 卷57瑞州府: 清湖 “在府城东一十五里。其水四时清莹”。下流入蜀江。

  • 神麇山

    亦作神囷山。在今河北磁县西四十里。《山海经·北山经》: “神囷之山,其上有文石,……滏水出焉。” 《明史·地理志》 磁州: “西北有神麇山,滏水出焉。”

  • 白仓市

    即今湖南邵阳县南二十七里白仓镇。清移石门巡司于此。

  • 通裕支线

    从辽宁锦州西南的女儿河至大窑沟。全长55公里。为京奉路支线。1915年动工修筑,次年建成,是专为运煤的轻便铁路。1925年被拆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修,今为南票铁路的一段。

  • 泰山

    ①在今江苏泰州市西。《清一统志·扬州府一》 引 《旧志》: “宋绍兴时,开东西市河垒土而成,因州为名。”②在今山东泰安市北。号称东岳。又称岱山、岱岳。古称岱宗。《诗经·鲁颂·閟宫》: “泰山岩岩,鲁邦

  • 畴阳街

    即今云南西畴县南四十八里老街。原名牛羊街。清代称为畴阳老街,俗称老街。1941年曾置畴阳镇。

  • 湿 (濕) 坂山

    亦作湿坂、湿冻岭。在今四川汶川县南漩口镇东北。《元和志》 卷32汶川县: 湿坂 “在县南一百三十七里。岭上树木森沈,常有水滴,未尝暂燥,故曰湿坂”。《水经·江水注》: 江水 “至汶山故郡,乃广二百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