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城镇
北魏置,属巴州。在今四川阆中市。《魏书·僚传》: 孝昌中,“ (魏) 子建启以 (隆城) 镇为南梁州”。《资治通鉴》: 南朝梁中大通元年 (529),“又立隆城镇”。胡三省注: “宋白曰: 取其连冈地势高隆为名,后为隆州。” 皆即此。
北魏置,属巴州。在今四川阆中市。《魏书·僚传》: 孝昌中,“ (魏) 子建启以 (隆城) 镇为南梁州”。《资治通鉴》: 南朝梁中大通元年 (529),“又立隆城镇”。胡三省注: “宋白曰: 取其连冈地势高隆为名,后为隆州。” 皆即此。
即西陵铁路。为京汉铁路新易支线。由今河北高碑店市至易县梁各庄。因高碑店原为新城县驻地,故名。
唐南诏置,属云南节度。在今云南姚安县东十里,姚安坝子东缘的缓坡上。南诏后期为弄栋节度驻地。宋大理废。又作梇栋城。在今云南省姚安县西北。南诏于此置弄栋节度使。
即今山西河曲县。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 河曲县徙治于此。又作灰沟营堡。明宣德四年(1429年)置,即今山西省河曲县城。属河曲县。成化年间置恒羡仓于此,设守备。后改驻参将。清乾隆年间河曲县徙治于此。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雷洞坪至金顶之间的山道。南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上:“过新店八十四盘娑罗平……自娑罗平过思佛亭、软草平、洗脚溪,遂极峰顶光相寺。”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11峨眉县:“由雷洞坪
在今山西屯留县西。《清一统志·潞安府》 “丰仪镇”条下:“又边寨镇,在县西南,路通平阳府岳阳县。”
即大蕃。指西藏或藏族聚居地区。敦煌文书(《敦煌石室真迹录》卷丙)中有“大番故墩煌郡莫高窟阶处士公修功德记”。
在今山西繁峙县西。明成化三年(1467)繁峙县曾移治于此。
一作乌图布拉克。即今新疆托里县东南庙尔沟镇。《清一统志·塔尔巴哈台》:乌尔格尔布拉克台“在雅玛图台东南一百二十里,又东南九十里至库尔喀喇乌苏所属之鄂伦布拉克台”。
在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南。《方舆纪要》卷94景宁县:沐溪口“在县南五十里。有巡司戍守。《志》云:司旧置于今县治北,景泰三年移于今所”。
元至元十四年(1277)于九赕置,属丽江路。治所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北一百五十里巨甸镇。《元史·地理志》:“盖以铁桥自昔为南诏、吐蕃交会之大津渡,故名。”清顺治十六年(1659)废。唐名罗波九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