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村峪
即今山西绛县东南陈村镇。《清一统志·绛州》:陈村峪“在绛县东南十五里。带溪水出此。稍西有紫家峪”。
即今山西绛县东南陈村镇。《清一统志·绛州》:陈村峪“在绛县东南十五里。带溪水出此。稍西有紫家峪”。
亦名茅冈隘。在今湖南张家界市西北茅冈。《方舆纪要》 卷77永定卫: 茅冈寨 “明初伐蜀,周德兴引兵道此,克其隘”。
又名连城山。在今陕西汉中市西北。《方舆纪要》卷56褒城县:连城山“相传汉王所凿,亦名汉王山”。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区西北、石门水库东。传为汉王刘邦练兵处得名。因有十二峰连接如城垒,又称十二连城、连城山。秦
亦作道人桥。即今湖北云梦县南四十六里道桥镇。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云梦县南有道人硚。
在今北京市西直门外魏公村。为明正德八年(1513)司礼监太监张雄创建。现存主殿大悲殿仍保留明代建筑风格。殿内原有大佛高五丈,故又名大佛寺。现大佛已被毁,两侧的二十八尊诸天像及塑像后描绘世俗百相的壁画仍
秦置,属陈郡。治所即今河南沈丘县。西汉属汝南郡。南朝宋为陈郡治。北魏徙治陈城 (今淮阳县)。隋开皇初改名宛丘县。古县名。(1)本春秋时项国,后地属楚。秦置县,治今河南省沈丘县。属陈郡。两汉属汝南郡。晋
即今福建惠安县东南崇武镇。清有把总驻此。又见清 《海国闻见录》 上卷 《天下沿海形势录》。
北周宣政元年(578)分相州置,治所在武城县(隋改为清河县,在今河北清河县城关乡西北十二里)。隋大业初改为清河郡。唐武德四年(621)复为贝州。天宝元年(742)又改为清河郡,乾元元年(758)复为贝
明嘉靖四十四年 (1565) 以龙溪县之靖海馆及漳浦部分县地置,属漳州府。治所即今福建龙海市东南海澄镇。1913年属福建西路道。1914年属汀漳道。1928年直属福建省。1960年与龙溪县合并,为龙海
一名黄榆关。明置,即今山西和顺县东六十里马岭关。《方舆纪要》 卷43和顺县: 黄榆岭关在 “县东八十里太行山顶,路通直隶邢台县。洪武三年置巡司戍守”。
即今湖南永兴县西南四十里油市乡。清光绪 《湖南通志》 卷1永兴县图: 县西南有油榨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