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和加麻札[墓]
俗称和卓坟。在今新疆喀什市东北十里。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是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阿巴和加的陵墓。后迭经改建、扩建,规模宏大。祠内埋葬着阿巴和加一家五代共七十二人,坟墓层叠环列。墓祠全部用绿色琉璃砖砌成,门上绘有美丽的图案,两边墙壁上装着米黄色的石膏花饰,雕刻精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墓祠遭严重破害,祠的金顶(重50两)和乾隆钦赐的匾额均被窃去,墓祠已残破不堪。1956年人民政府拨出巨款对墓祠进行了整修。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俗称和卓坟。在今新疆喀什市东北十里。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是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阿巴和加的陵墓。后迭经改建、扩建,规模宏大。祠内埋葬着阿巴和加一家五代共七十二人,坟墓层叠环列。墓祠全部用绿色琉璃砖砌成,门上绘有美丽的图案,两边墙壁上装着米黄色的石膏花饰,雕刻精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墓祠遭严重破害,祠的金顶(重50两)和乾隆钦赐的匾额均被窃去,墓祠已残破不堪。1956年人民政府拨出巨款对墓祠进行了整修。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即春秋时鄇邑。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南。《左传·成公十一年》 杜注: “鄇,温别邑。今河内怀县西南有鄇人亭。”
①唐、五代方镇名。唐乾宁四年 (897)改感义军节度使置,治所在凤州 (今陕西凤县东北凤州镇)。前蜀移治利州 (今四川广元市)。辖区相当今四川广元、旺苍及陕西略阳、宁强等市县地。北宋初废。②五代方镇名
①唐天宝元年 (742) 改永宁县置,属开阳郡。治所在今广东罗定市西南罗定江东。《新唐书·地理志》 建水县: “以建水在西”,故名。北宋开宝六年 (973) 废。②清乾隆三十五年 (1770) 降建水
1948年河南革命根据地由舞阳县析置,治河北街(今河南舞阳县东北侯集)。以在沙河之北而得名。同年年底撤销,并入舞阳县。旧县名。豫皖苏解放区设。1948年3月由河南省郾城、舞阳二县沙河以北地区及襄城、临
隋大业六年 (610) 置,为珠崖郡治。治所在今海南省琼山市东南三十里。《新唐书·地理志》舍城县: “以舍城水名。” 唐武德四年 (621) 为崖州治。天宝元年 (742) 为珠崖郡治,乾元元年 (7
即今江西遂川县西南九十里左安镇。明时曾移禾源巡司于此。清亦有巡司驻此。在江西省遂川县西南部、左溪河中游。面积156.5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政府驻塘背,人口 1000。传明代左溪河西北岸建有庵
桑干河支流。即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之御河。《水经·㶟水注》:如浑水“出凉城旋鸿县西南五十余里,东流径故城南北, ……屈径平城县故城南,……又东南流注于㶟水”。古水名。即今内蒙古
春秋郑邑。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南二十四里京襄城村。《左传》: 隐公元年 (前722),郑武姜为共叔段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秦置京县于此。(1)古邑名。春秋郑邑。共叔段所居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
隋大业二年 (606) 改蒲子县置,属隰州。治所在今山西蒲县西南二里。三年改属龙泉郡。唐武德二年 (619) 移治今蒲县,为昌州治。贞观元年 (627) 改属隰州。金兴定五年 (1221) 升为蒲州。
金明昌六年 (1195) 改怀柔县置,为顺州治。治所即今北京市顺义县。因在温榆水之北而得名。元废。古县名。金明昌六年(1195年)改怀柔县置,治今北京市顺义区。为顺州治。元废县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