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阴平县

阴平县

①东汉改阴平侯国为县,属东海郡。治所在今山东枣庄市旧峄县西南三十里阴平镇。西晋废。

②三国魏改阴平道置,为阴平郡治,治所在今甘肃文县西北五里。东晋末废。

③三国吴置,属郁林郡。治所在今广西贵港市。西晋太康元年(280)改为郁平县。

④西晋永嘉后流寓置,为南阴平郡治。治所在今四川德阳市西北柏隆镇东北隆兴场。北周改为南阴平县。

⑤东晋侨置,为北阴平郡治。治所在今四川江油市东北小溪坝镇北。西魏废帝二年(553)改为龙安县。北周复为阴平县。隋开皇初属始州,大业初属普安郡。唐武德初属始州,先天二年(713)属剑州。天宝元年(742)属普安郡, 乾元元年(758)复属剑州。南宋绍熙元年(1190)属隆庆府。后废。

⑥南朝梁侨置,为阴平侨郡治。治所在今湖北麻城市东北六十三里阴山下。隋开皇初废。


古县名。(1)东汉改阴平侯国置,治今山东省枣庄市西南阴平。建安中后属东海国。西晋废。(2)东汉改阴平道置,治今甘肃省文县西白龙江北岸。属广汉属国。后为阴平郡治。西晋后废。(3)三国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属郁林郡。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为郁平县。(4)南朝宋侨置,治今四川省江油市东北小溪坝镇境内。为北阴平郡治。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为龙安县。北周复为阴平县。北宋末废。


猜你喜欢

  • 春秋周邑,后为晋邑。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 (前547),声子曰:“若敖之乱,伯贲之子贲皇奔晋,晋人与之苗。” 即此。古邑名。春秋晋邑。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南。《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 咸丰 (豐) 县

    清雍正十三年 (1735) 置,属施南府。治所即今湖北咸丰县。民国初属湖北荆南道。1921年属施鹤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

  • 平冈镇

    即今辽宁西丰县东北平冈镇。伪满康德五年《西丰县志》卷4:平冈镇在“(县)东北五十里”。在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南部。面积120平方千米。人口9.4万。镇人民政府驻平冈圩,人口 9500。建于清道光年间,因

  • 北马头镇

    清置,属天津县。在今天津市北。清设把总驻守。

  • 王子山寨

    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续资治通鉴》:南宋绍定六年(1233),孟珙大败金武仙于马蹬山,“复令壮士捣王子山寨,斩金将首而出,遂围马蹬,杀戮山积”。即此。在今河南省淅川县西南。《续资治通鉴》:南宋绍定六年

  • 太昊陵

    在今河南淮阳县城北三里。淮阳古为陈国,传太昊(即伏羲)都宛丘,死后葬此。春秋时已有陵墓。汉代在陵前建祠。宋太祖赵匡胤诏立陵庙,又大事建筑。明太祖朱元璋曾亲临祭祀。明、清两代对陵园建筑屡加修葺。整个陵域

  • 荇溪

    即菱溪。在今安徽滁州市东,为清溪河支流。以避杨行密讳而改名。

  • 渣口

    在今江苏沭阳县西。《南齐书· 张冲传》: 建武二年 (495) 北魏寇淮泗,“冲遣军主桑系祖由渣口攻拔虏建陵、驿马、厚丘三城,多所杀获”。

  • 将军石关

    明置,属密云县。在今北京市平谷县东北四十四里靠山集乡北将军关。长城关隘之一。《方舆纪要》 卷11密云县: 峨嵋山寨 “其东曰黄松峪关、将军石关,自将军石而北十三里曰夹城岭”。即此。清设把总驻守。

  • 社稷坛

    明永乐十九年(1421)建,在今北京市中山公园内。为明、清帝王祭祀社(土地神)稷(五谷之神)祈祷丰年的场所。每年春秋仲月上戊日请致祭。坛中央有一方形石柱,名社主石,也名江山石,象征江山永固。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