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长汀县

长汀县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置,为汀州治。治所在长汀村(今福建上杭县北十里九洲)。旋迁东坊口(今长汀县东北五里东街)。至大历四年(769)移治白石村(即今长汀县治)。《元和志》卷29汀州:“因长汀溪以为名。”元为汀州路治。明、清为汀州府治。1913年属福建西路道。1914年属汀漳道。1928年直属福建省。唐宋时地产铜铁,宋季并置有锡场、银务、铁务于此。


在福建省西部、汀江上游,邻接江西省。属龙岩市。面积 3090 平方千米。人口49.2万。辖11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汀州镇。晋为新罗县西部地。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置长汀县,以长汀溪为名(见《元和郡县志》)。初治长汀村(今上杭县九洲),旋迁东坊口(今县北大同乡东街)。大历四年(769年)迁白石村(今汀州镇),属汀州。1913年属西路道(1914年改称汀漳道)。历为汀州、汀州路、汀州府治。1913年废府存县。1928年直属福建省。1929—1934年先后成立长汀、汀连、新汀、汀东、兆征、汀西及汀州等地苏维埃政府,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49年属第八专区。1950年属龙岩专区,1971年改称龙岩地区。1996年属龙岩市。地处闽西南低山丘陵地区、武夷山南段。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森林资源丰富。农产有稻、甘薯、大豆、油菜籽,并产松脂、油茶、油桐等。特产“河田鸡”、豆腐干。手工业以产斗笠、雨伞、皮枕等著名。矿产有铁、磷、钨。工业有纺织、造纸、机械、建材、森工等。县城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有云骧阁、试院、朝斗岩。城内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旧居。西门外罗汉岭建有瞿秋白纪念碑。长汀革命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滥泉

    在今湖北远安县西南。《水经·江水注》:“(青) 山之东有滥泉,即青溪之源也。口径数丈,其深不测,其泉甚灵洁,至于炎阳有亢,阴雨无时,以秽物投之,辄能暴雨。”

  • 永清县

    ①北周保定二年(562)改大洪县置,属迁州。治所在今湖北保康县西北。隋属房陵郡。唐属房州。北宋开宝中废。②唐天宝元年(742)改会昌县置,属范阳郡。治所即今河北永清县。辽属析津府。金属大兴府。元属大都

  • 即吕。西周诸侯国。在今河南南阳县西三十里。《诗经·大雅·崧高》:“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即此。《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谓“宣王世,改吕为甫。”古国名。(1)商时赤狄建。在今山西省隰

  • 吉昌镇

    即今吉林磐石县西北九十里吉昌镇。《吉林乡土记》:“吉昌镇。原为集厂子,由清同治年间开辟。因当时人民杂居,对交易等事,并无正确场所,以每旬之二、五、八日,定该地为集市, 以通其有无,故命名为集厂子。民国

  • 芷江

    在今湖南汉寿县西北。系沅水别派。南宋绍兴年间,杨么农民军大将夏诚、刘冲分据两岸立寨。宋熊克撰《中兴小纪》卷13:“诚寨南据芷江,东北阻湖,惟西有陆路,又设重城濠,及陷马坑;冲寨北据芷江,东西南皆阻湖。

  • 官河

    ①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南。《明一统志》 卷1顺天府: 官河 “源出昌平县一亩泉,分为二流: 一曰官河,流入宛平合高梁河; 一曰双塔河,经双塔店入榆河”。②即古邗沟。在今江苏扬州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2

  • 城口

    ①即春秋楚大隧、直辕、冥阨三隘道的总称。在今河南信阳县南豫、鄂界上。《左传》: 定公四年 (前506),楚史皇谓子常曰: “若司马毁吴舟于淮,塞城口而入,是独克吴也。” 杜注: “城口,三隘道之总名。

  • 铁杷溪

    即今广东湛江市西南之旧县河。《寰宇记》 卷169海康县: 铁杷溪 “溪有石似铁杷”。《方舆纪要》 卷104遂溪县: 铁杷溪 “在县东南湖光岩之阳,岩下有湖,俗传为陷湖,溪承其下流,中有石齿如铁杷,隋铁

  • 利民场

    清天津府盐场之一。在今河北黄骅市西南三十二里毕孟乡。雍正年间废。

  • 南新巴郡

    南齐永元间侨置,属益州。治所新巴县,寄自阴平县(在今四川德阳市西北柏隆镇东北)。梁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