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鄢陵县

鄢陵县

北魏改��陵县置, 属颍川郡。 治所在今河南鄢陵县西北十八里古城。东魏属许昌郡。北齐天保中废入许昌县。 唐武德四年 (621) 又改��陵县为鄢陵县,为洧州治。后属许州。五代梁属开封府。后唐属许州。后晋属开封府。元属汴梁路。明属开封府。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1930年直属河南省。


在河南省中部。属许昌市。面积871.6平方千米。人口61.8万。辖5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安陵镇。西周为鄢国(一作邬国)。春秋为鄢邑,属郑。因鄢城建在一条土陵上,故名鄢陵。《春秋》隐公元年(前722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又,庄公十六年(前678年):“晋侯及楚子、郑伯战于鄢陵,楚子、郑师败绩。”战国名安陵,因当时鄢、安同音,故名。先属韩,后属魏。西汉置鄢陵县,又作傿陵县,治今鄢陵县城西北古城村,属颍川郡。东汉时,因鄢城被水冲毁,县治迁至今安陵镇(今鄢陵县城)。三国魏、西晋因之。东魏改属许昌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鄢陵县入许昌县。隋开皇七年(587年)复置鄢陵县(移今治),属许州。大业二年(606年)属颍川郡。唐属许州。北宋、金属开封府。元属汴梁路。明、清属开封府。1913年属豫东道,1914年属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许昌专区,1969年属许昌地区,1986年属许昌市。地处黄淮平原,双洎河、清潩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有小麦、玉米、棉花、豆类、花生、烟叶等。盛产花卉。工业有农机修造、纤维板、水泥、面粉、酿酒、油脂等。禹郸铁路、311国道、开龚公路经此。古迹有尹宙碑、三灵侯冢(曹彰墓)、乾明寺塔、兴国寺塔、鄢城遗址、甘罗古柏等。


猜你喜欢

  • ①西周国名。在今湖北郧县西北。《左传》: 桓公十一年 (前701),“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又,桓公十二年 (前700),“楚伐绞,军其南门,为城下之盟而还”。后为楚所灭。②春秋时

  • 宣武城

    亦称武帐冈。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幕府山侧。《寰宇记》 卷90升州上元县 “宣武城” 条引《舆地志》 云: “宋大明三年沈庆之所筑。……宋立宣武为城名,帝阅武于其地,亦谓为武帐冈,陈亡废。”

  • 蛮宿川

    在今四川荥经西境或泸定县境。《方舆纪要》 卷72荣经县: 蛮宿川 “在县西境,亦唐时招纳吐蕃之道”。

  • 怒江

    在今云南西部。唐代以来称怒江。《新唐书·地理志》: 永昌故郡 “又西渡怒江至诸葛亮城二百里”。顾炎武 《肇域志》 镇康州: 潞江“俗名怒江,出路蛮,经镇康,与大盈江合,入缅中”。《方舆纪要》 卷113

  • 马头街

    在今河北阜城县东码头镇。《方舆纪要》卷13东光县: 马头镇在“县西三里。下临卫河,……商旅凑集于此”。

  • 膏鱼

    商代邑。在今山东郓城县西北。一说今河南范县东南。《殷虚书契前编》 1·29·4: “戊寅,王兽膏鱼禽。”春秋为鲁邑高鱼城。《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 (前547),“齐乌余以廪丘奔,袭卫羊角取之,遂袭我

  • 万荣东岳庙

    在今山西万荣县(解店)东南隅。创建于唐贞观年间。元代重建。明、清多次重修。有飞云楼、午门、南天殿、享亭、东岳殿、寝宫等六座建筑。主体建筑飞云楼为清乾隆十一年(1746)重建,位居山门内。形体壮丽,结构

  • 奋戎城

    唐乾符二年 (875) 置,属戎州。即今四川南溪县。北宋乾德中移南溪县治此。唐乾符二年(875年)置,即今四川省南溪县。北宋乾德中移南溪县治此。

  • 马家堡

    即今陕西旬邑县东北马家堡。1934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置新正县治此。

  • 南头村

    即今山西古交市西南南头。1941—1945年晋绥边区置交东县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