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宜楚藏布河
即今西藏昂仁县东北之美曲藏布。《清一统志·西藏》: 鄂宜楚藏布河 “源出章阿布林城西北 一百八十里扎木楚克池,南流百余里,入龙冈浦池。又有三水西来,会流为达克楚河。又东流一百八十余里,至穆克布查克萨木马桥北,受北来之鄂宜楚河,为鄂宜楚藏布河。又东南流六十余里,入雅鲁藏布江”。
即今西藏昂仁县东北之美曲藏布。《清一统志·西藏》: 鄂宜楚藏布河 “源出章阿布林城西北 一百八十里扎木楚克池,南流百余里,入龙冈浦池。又有三水西来,会流为达克楚河。又东流一百八十余里,至穆克布查克萨木马桥北,受北来之鄂宜楚河,为鄂宜楚藏布河。又东南流六十余里,入雅鲁藏布江”。
在今浙江海宁市(硖石镇)西六十四里许村镇。《方舆纪要》卷90海宁县:许村“西南至临平镇二十里。有许村场盐课司”。南宋设许村巡检司寨于此。见“许村镇(1)”。
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岗更诺尔东。明金幼孜 《北征录》: “晚次通川甸,即应昌东二海子间。上登山遥望,指海边石山曰: ‘此即三石山也’。营之西南,曼陀罗山下有寺基,元公主造寺,出家于此。国初废。”
在今湖南张家界市东北覃家山。《清一统志·澧州二》: 覃家城 “元末,土人覃垕,筑以自固。明洪武初,周德兴讨平之”。
金北边部族。即蒙元史料所载之弘吉剌部(又作翁吉剌惕)。据《元朝秘史》和《史集·部族志》 记载,其居地在今哈拉哈河、贝尔湖一带,东依兴安岭,南至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乌拉根果勒之北。臣属于金,但叛服不常,屡
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48巩县: “神提渠在县 (老城) 北三里。中低而四围高,横流为患。永乐十六年,县丞华胥开此渠而水患息。”
①十六国后燕置,属营州。治所在石城县(今辽宁建昌县西)。北魏废。②北魏正始二年(505)置,治所在石城县(后改为同堤县,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南七十五里)。西魏废帝元年(552)改为安乐郡。③东魏置,治所在
清雍正八年 (1730) 置,属巩昌府。治所即今甘肃靖远县。乾隆三年 (1738) 改属兰州府。民国初属甘肃兰山道。1927年直属甘肃省。在甘肃省中部,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接壤。属白银市。县境被白银市平
即今朝鲜咸镜南、北道分界之摩天岭。《金史·世纪》:穆宗时,太祖“命胜管、醜阿等抚定乙离骨岭注阿门水之西诸部居民”。即此。
在今贵州贵阳市东十里。《明史·贵州土司传》:天启二年(1622),安邦彦叛攻贵阳,巡抚王三善引兵赴救,“遂夺龙里。邦彦闻新抚自将大兵数十万,惧甚,遂退屯龙洞”。即此。
①在今青海西南部,为长江上源木鲁乌苏河和楚玛尔河在得列楚拉勃登汇合后,东南流至玉树县直门达一段的别称。清吴廷伟 《定藏纪程》: “木鲁乌苏东滩,汉名通天河。”②海都河之俗称。在今新疆和静县、焉耆回族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