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柯县
1913年改登科府置,属边西道。治所在今四川石渠县南洛须镇。次年属川边特别区。1939年属西康省。1955年属四川省。1978年撤销,并入石渠、德格二县。
旧县名。本旧登科府,1913年裁府改县并改名。藏语“邓”即传说中格萨尔王之大臣“邓玛”之代称;科意为“内部”,盖以民居“邓玛属地”之内,故名。治登科(今四川石渠县南洛须乡)。原属川边特别区、西康省。1955年西康省撤销,划归四川省。1978年裁撤,并入石渠、德格两县。
1913年改登科府置,属边西道。治所在今四川石渠县南洛须镇。次年属川边特别区。1939年属西康省。1955年属四川省。1978年撤销,并入石渠、德格二县。
旧县名。本旧登科府,1913年裁府改县并改名。藏语“邓”即传说中格萨尔王之大臣“邓玛”之代称;科意为“内部”,盖以民居“邓玛属地”之内,故名。治登科(今四川石渠县南洛须乡)。原属川边特别区、西康省。1955年西康省撤销,划归四川省。1978年裁撤,并入石渠、德格两县。
1912年置,属黑龙江省绥兰道。治所在龙门镇(今黑龙江省德都县东北龙镇)。1917年改为龙镇县。1912年由龙门、安古、乌鱼三镇地方设置,治龙门(今黑龙江五大连池市龙镇)。1917年升县,并改名龙镇县
喀喇沁右翼旗的俗称。旗府驻地喀喇沁王府(今内蒙古喀喇沁旗西南王爷府镇)。
辽置,为渌州治。治所即今吉林临江市。后废。古县名。辽改渤海神鹿县置,即今中国吉林省临江市与朝鲜交界处鸭绿江南岸地区。为渌州治。金废。
清内蒙古都统旗,隶绥远城将军。本明蒙古俺答汗及其后裔所统土默特部,崇祯五年(1632),其首领博硕克图汗鄂木布及诸台吉率部归附后金。崇德元年(1636),编为左、右两翼,各置都统一人领之,同驻归化城(
隋置,属珠崖郡。治所在今海南省临高县西北。唐武德五年 (622) 改名富罗县。古县名。隋置,治今海南省临高县西北。属儋耳郡。唐武德五年(622年)改名富罗县。
又名率都沙那、苏对沙那、劫布咀那、苏都识匿。唐西域国名。都城在今塔吉克斯坦杜尚别北乌拉秋别。《新唐书·西域传):东曹“居波悉山之阴,汉贰师城地也”。即“率都沙那”。
又称山东运河。京杭运河山东境内段的别称。北起冀、鲁边境的临清,南至苏、鲁边境的台儿庄。以黄河为界分南北两段,北段又称鲁北运河,南段又称鲁南运河。修凿于13世纪(元代)。19世纪中叶后,逐渐淤塞。建国后
①金明昌三年 (1192) 以春市场置,属抚州。治所在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巴音塔拉乡土城子村。元为集宁路治。明废。②1922年改平地泉招垦局置,属察哈尔特别区兴和道。治所即今内蒙古集宁市。因以其
清置,属灵石县。在今山西灵石县南二十五里仁义村。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巡司驻此。(1)在湖南省桂阳县中部。面积135.6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仁义圩,人口 4960。清初,大塘、圳头
亦名赫尔苏河。即古之南苏水,为辽河东源。源出吉林东辽县萨哈岭,曲折西南流入辽宁省,于昌图县西古榆树附近与西辽河汇合为辽河”。《清史稿·地理志》 昌图府辽源州:“西辽河即西喇木伦河……东辽河自怀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