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道州

道州

①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治郾城县 (今河南郾城县南)。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辖境相当今河南漯河市及郾城、西平二县及舞阳县北部地。贞观元年 (627) 废。

②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平道县 (今越南永富省福安东南)。六年 (623) 改为南道州。

③唐贞观八年 (634) 改南营州置,治所在营道县 (今湖南道县西)。十七年 (643) 废入永州。上元二年 (675) 复置。天宝元年 (742) 改江华郡,乾元元年 (758) 复名道州。治所在弘道县 (宋改营道县,即今湖南道县)。辖境相当今湖南道县、新田、宁远、江永及江华瑶族自治县地。元改为道州路。明洪武元年 (1368) 改为道州府,九年(1376) 复改道州,省营道县入州。1913年废州为县。


(1)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郾城县(今属河南)。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辖境约当今河南省漯河市和郾城、西平及舞阳县北部地。贞观元年(627年)废。(2)唐贞观八年以南营州改置,治营道县(今湖南道县西)。十七年废入永州。上元二年(675年)复置。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江华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道州,治弘道县(即原营道县)。辖境相当于今湖南省新田、宁远、道县、江永、江华等县地。北宋徙治今道县,属荆湖南路。元为道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道州府,九年复为道州。1913年废为道县。


猜你喜欢

  • 东古复县

    南朝宋改姑复县置,属云南郡。治所在今云南永胜县境。南齐为云南郡治。梁末废。

  • 电白县

    隋开皇九年(589)改电白郡置,属高州。治所在今广东高州市东北四十里长坡镇南旧城村。大业初属高凉郡。唐武德初属高州,天宝初属高凉郡,乾元初属高州。大历十一年(776)为高州治。北宋景德元年(1004)

  • 嵩梁山

    即石门山。在今湖南张家界市南三十里。宋本 《寰宇记》 卷118澧阳县: 嵩梁山 “按此山在澧水之阳,望之如香炉之状,今名石门。吴永安六年自然洞开,玄朗如门,高三百丈,门角上各生一竹,倒垂下拂,谓之天帚

  • 太康县

    隋开皇七年(587)改阳夏县置,属陈州。治所即今河南太康县。大业初属淮阳郡。唐属陈州。五代梁属开封府。元属汴梁路。明属开封府。清属陈州府。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在河南省东部。属周口

  • 芦塘营堡

    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置,即今甘肃景泰县东芦阳镇。设参将驻守。清改设游击。

  • 象山县

    唐神龙元年 (705) 析鄮县、宁海二县置,属台州。治所在彭姥村(今浙江象山县治)。以山得名。广德二年 (764) 改属明州。南宋属庆元府。元属庆元路。明、清属宁波府。民国初属浙江会稽道。1927年直

  • 兴中设治局

    1941年由松潘县黄胜关以外地方析置,驻古潘州(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北求吉镇)。1949年撤销,并入松潘县。1941年由松潘县析置,治古潘州(今四川若尔盖县求吉寺)。1949年撤销,并入松潘县。

  • 宝兴镇

    即佛山镇。今黑龙江省嘉荫县东南保兴乡。民国 《黑龙江志稿》 卷2: 佛山县有宝兴镇。在重庆市大足县南部。面积49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地宝兴场,人口600。清光绪年间建场,以两侧有山似元宝,

  • 龙阳山

    在今湖南汉寿县西南七十七里。《元丰九域志》卷6:龙阳县有“龙阳山”。《明一统志》卷64常德府:龙阳山“旧名横山。唐天宝中改今名。后以名县”。龙阳县以此名。

  • 法雨寺

    在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中部。创建于明万历八年 (1580)。《清一统志·宁波府一》: 法雨寺 “在定海县补陀山。明建,初名海潮寺,本朝康熙二十八年重建,赐今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