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衢镇
即今广东龙川县东通衢镇。明、清置巡司于此。
在广东省龙川县东南部。面积56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通衢圩,人口950。驻地古时为龙川对外交通要津,有通衢大道之称,故名。又因古时多梅树,故又名梅城。建国后属县第四区,后为通衢区。1958年属鹤市公社。1960年析置通衢公社,1984年设区,1986年建镇。主产稻、甘薯、大豆、花生等。有塑料、纸袋、石料、农机等厂。有公路北接205国道。
即今广东龙川县东通衢镇。明、清置巡司于此。
在广东省龙川县东南部。面积56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通衢圩,人口950。驻地古时为龙川对外交通要津,有通衢大道之称,故名。又因古时多梅树,故又名梅城。建国后属县第四区,后为通衢区。1958年属鹤市公社。1960年析置通衢公社,1984年设区,1986年建镇。主产稻、甘薯、大豆、花生等。有塑料、纸袋、石料、农机等厂。有公路北接205国道。
即今山西沁县西北王可村。《清一统志·沁州》 “段村寨”条下:州西北“四十里有王可寨”。
即今江苏常熟市东南支塘镇。南朝梁置兴国县于此。《方舆纪要》卷24苏州府常熟县:“元末张士诚开浚白茅,因故址筑城,周五里,曰支塘城。今为支塘市,城址犹存, 自昔为戍守处。”在江苏省常熟市东部,白茆塘、盐
亦捱城河。即今甘肃礼县东北燕子河。《方舆纪要》 卷59礼县 “平泉河” 条下: “县城东二里为捱城河,以近城而名也。” 光绪 《甘肃新通志》卷7: “源出固城镇野猪山之西,南流经崖城镇合湫山河,至县合
在今黑龙江省饶河县东北乌苏里江西岸。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7:“乌苏里江西岸,北至混同江南岸旧设噶珊:……伊都赫。”即此。
①一作汶水。即今岷江。《战国策·燕策二》:“蜀地之甲,轻舟浮于汶,乘夏水而下江。”《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建兴十四年(236),“后主至湔,登观阪,看汶水之流”。又《水经·江水注》:“江水又径汶江道
明置,在今湖北罗田县东北一百八十里。《方舆纪要》卷76罗田县:岐岭关“在岐岭上,有中岐岭、下岐岭二关”。
即今江西新建县西山万寿宫。《清一统志·南昌府》:玉隆万寿宫“在新建县西逍遥山。旧名游帷观,真君许逊故宅也。相传逊飞升时,所御锦帷, 自云中堕故宅,乡人因置游帷观。宋祥符中改今名”。
即今山东日照市北三庄镇。《方舆纪要》卷36日照县“夹仓镇”条下:“《志》云,县西七十里有刘三公庄。萧梁时刘勰所居。旧置巡司于此。”
自今广东广州至香港九龙止。全长178.6公里。以深圳河为界分为二段,广州至深圳段由清政府借英款独立修筑,深圳至尖沙咀的九龙段,由港英政府修筑。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动工,1911年竣工。自广东省广
在今广东清远市。《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清远县:安远驿“在县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