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达县

达县

①明洪武九年(1376)改达州置,属夔州府。治所即今四川达川市。正德九年(1514)复升为达州。清嘉庆七年(1802)又降达州为县, 为绥定府治。民国初属四川川东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76年析县城及近郊置达县市。1993年改名达川市。

②1933年10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治达县城(今四川达川市)。后迁蒲家场(今达川市北蒲家镇)。1934年12月废。


在四川省东部,东南与重庆市相邻。面积 2870 平方千米。人口126.3万。辖10镇、66乡。县人民政府驻南外镇。西汉为巴郡宕渠县地。东汉和帝析东部地置宣汉县,治今达州市,属巴郡。南朝宋为巴渠郡治;梁置万州。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宣汉县为石城县,为开巴郡治,又改万州为通州。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开巴郡,十八年改石城县名通川县。大业三年(607年)改通州为通川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通川郡为通州。北宋乾德三年(965年)改通州为达州。元达州属夔州路。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州为县,通川县省入。正德九年(1514年)复升为达州。清嘉庆七年(1802年)升达州为绥定府,置达县为府治。1913年属川东道,1914年属东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曾置绥定道及达县苏维埃政府。1950年属川北行署区达县专区,1952年属四川省达县专区。1968年属达县地区。1976年析达县城区及近郊置达县市。1993年属达川地区,1999年属达州市。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北端低山丘陵区,东南明月山、东北七里峡山、南铜锣山与中部铁山呈北东—南西向平行排列。巴河自西北入,左纳长滩河,纵贯西部。州河自东北来,左有明月江、铜钵河等水注入,西南流出境。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小麦、玉米、薯类,并产油桐,苎麻为全国生产基地县之一。有煤、天然气、铁、石灰石及白云石等矿。有煤炭、冶铁、建材、机械、化肥、丝绸、麻纺、食品等工业。襄渝铁路过境。汉渝、达广、梁达、达万等干线公路交汇境内。巴河、州河可行机动船。名胜有真佛山。建有梓桐乡革命文物陈列馆。


猜你喜欢

  • 固山

    ①又作崮山。在今山东长清县东南三十里。《清 一统志·济南府二》: 乾隆皇帝南巡经此,有“御制崮山诗”。②即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城东南三十里崮山镇,驻北固山。其南有南固山,东有东固山。俗讹作孤山。③在今甘肃

  • 覃巴墟

    亦作谭巴墟。即今广东吴川市东覃巴镇。清光绪 《茂名县志》 卷2: “南之东,百四十里谭巴墟。”

  • 牛稠山

    在今台湾嘉义县境。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十一月,天地会义军与清将福康安战于牛稠山,败绩。古山名。在今台湾省嘉义县。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天地会林爽文等与清将福康安战于牛稠山,败绩,即此。

  • 原阳镇

    隋置,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古镇名。隋置,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南二十家子古城。后废。

  • 妇姑城

    在今河南长垣县西南张寨乡司坡村。《寰宇记》卷2:“隋开皇十六年于妇姑城置匡城县。”北宋改置长垣县于此。明初徙废。

  • 巴尔鲁克卡伦

    清乾隆年间置,在今新疆裕民县西南。清《塔尔巴哈台事宜》卷3:巴尔鲁克卡伦“在额尔格图西南四十里”。

  • 冈山县

    唐武德五年(622)置,为山州治。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县南境。贞观元年(627)废入建初县。

  • 瓦甸安抚司

    明正统五年(1440)升瓦甸长官司置,属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治所在今云南腾冲县东北七十六里永安街。嘉靖元年(1522)属永昌军民府。清废。明正统五年(1440年)升瓦甸长官司置,治今云南省腾冲县东北瓦甸

  • 吕陵店

    即今山东菏泽市西三十里吕陵镇。汉为吕国都城故址。

  • 黄水桥

    一名黄林桥、柳南桥。在今四川双流县西南。明天启 《成都府志》 卷3: 黄水桥在 “双流西南十里”。为省南冲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