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松涧
赤松溪支流。在今浙江金华县东北。《隋书·地理志》:东阳郡金华县“有赤松涧”。《寰宇记》卷97金华县:“赤松子游金华山, 以火自烧而化,故山上有赤松之祠,涧自山而出,故曰赤松涧。”唐时婺州贡赤松涧米,即出产于此。
赤松溪支流。在今浙江金华县东北。《隋书·地理志》:东阳郡金华县“有赤松涧”。《寰宇记》卷97金华县:“赤松子游金华山, 以火自烧而化,故山上有赤松之祠,涧自山而出,故曰赤松涧。”唐时婺州贡赤松涧米,即出产于此。
清置,属白水县。即今陕西白水县北雷牙乡。
即今天津市东北大毕庄镇。清乾隆《天津县志》卷4:东路有大毕庄村。
亦作刊都、看都。即今江西南丰县东南康都。《元丰九域志》 卷6建昌军: 南丰县有 “看都”银场。明尝置巡司于此。
元置,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十二里顶营司。明洪武十九年 (1386) 改置顶营长官司。元置,在今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顶。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改置为顶营长官司。
即今四川重庆市巴南区南之箭滩河。《舆地纪胜》 卷175重庆府: 鱼洞溪 “在江津县东南”。
漳河上游。在今山西省中部。有三源,南源出长子县西发鸠山,西源出沁县西北漳源镇,北源出榆社县北,至襄垣县东与黎城县交界处汇合,东南流至平顺县西北,折而东流入河北省涉县境,合于清漳河。《山海经·北次三经》
位于福建、浙江、江西三省边界地区。1928年1月共产党人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领导的弋阳、横峰一带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后,成立了赣东北红军,建立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同年10月崇安起义后建立了闽北革命根据地
唐至德元年 (756) 改鹿泉县置,属恒州。治所即今河北鹿泉市。《资治通鉴》 唐至德元年 (756) 胡三省注: “明皇以安禄山反,改常山之鹿泉曰获鹿,饶阳之鹿城曰束鹿,以厌之。” 北宋属真定府。金兴
即今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东二十五里波洲镇。清光绪 《湖南通志》 卷1晃州厅图: 厅东有波州。
①东魏武定元年 (543) 侨置,寄治肆州敷城县郭城 (今山西原平市西北)。北齐改为显州。②北周建德五年 (576) 于浇河故城置,治所在今青海贵德县南。《元和志》 卷39廓州: “盖以开廓边境为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