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资州

资州

西魏置,治所在阳安县 (今四川简阳市西北)。《元和志》 卷31: 资州 “取资水为名”。北周武成二年 (560) 徙治资阳县 (今资阳市)。隋开皇七年(587) 又徙治盘石县 (今资中县北三里)。大业三年(607) 改为资阳郡。唐武德元年 (618) 复为资州。天宝元年 (742) 改为资阳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资州。咸通六年 (865) 徙治内江县 (今内江市西),次年徙治盘石县。辖境相当今四川资阳市以南,内江市以北沱江流域。元至元二十年 (1283) 废入简州。至正时明玉珍复置,治所即今四川资中市。明洪武四年 (1371) 降州为资县。清雍正六年 (1728) 升为资州直隶州,辖境扩大包括仁寿、井研二县。1913年废,改本州为资中县。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置,治阳安县(今四川简阳市西北),北周武成二年(560年)移治资阳县(今市),隋开皇七年(587年)移治盘石县(今资中县)。“取资水为名”(《元和郡县志》)。大业初改为资阳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为资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为资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资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内江、资阳、资中等市县地。宋先后属梓州路、潼川府路。元废。至正末明玉珍复置。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为资县。清雍正五年(1727年)复置,属四川省。辖境扩大,有今内江、资中、资阳、仁寿、井研等市县地。1913年废,改本州为资中县。


猜你喜欢

  • 卯峒安抚司

    明末置,属施州卫。治所在今湖北来凤县西南七十八里安抚司乡。清雍正十三年(1735)废。

  • 郁立师国

    汉西域国名,属西域都护府。都城在内咄谷 (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南)。本西域城国。国都在内咄谷(在今新疆奇台县南)。西汉神爵二年(前60年)后归西域都护府统辖。

  • 渔洞溪

    即今四川重庆市巴南区南之箭滩河。《舆地纪胜》 卷175重庆府: 鱼洞溪 “在江津县东南”。

  • 平月长官司

    元至元中置,属管番民总管。治所即今贵州福泉县。明洪武十四年(1381)改为平越千户所。元置,治今贵州省福泉市。属管番民总管府。明初裁。

  • 包家山

    在今浙江杭州市南。宋钱俨《吴越备史》卷1:唐大顺元年(890),钱镠“筑新夹城,环包家山,洎秦皇山而还”。即此。《淳祐临安志》卷8:包家山“在城南近郊坛冷水峪。旧多桃花,为春日游览之胜”。

  • 街埠市

    在今湖北新洲县西南阳逻镇北界埠村。《清一统志·黄州府》: 街埠市 “在黄冈县西北一百三十里”。

  • 阿落密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置,属赤水卫。治所在今贵州毕节市东北六十八里燕子口镇东北。后废。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置,治今贵州省毕节市东北阿市乡。属赤水卫。清康熙元年(1662年)废。

  • 铜石山

    ①亦名峒石山。在今广东阳春市北。《舆地纪胜》 卷98南恩州: 峒石山 “在阳春。岩石幽邃,内有古佛像。咸平二年诏赐太宗皇帝御书,藏于石室。胡铨有诗”。《清一统志·肇庆府》: 铜石山 “在阳春县北七十里

  • 五山

    ①在今安徽贵池市东南六十五里。《方舆纪要》卷27贵池县:五山“孤峰独出,其下散为五支,联络相属,巍然为群山之长”。②又名五峰山。在今广东顺德市东北。《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顺德县:五山在“县东北二里

  • 苦竹岭

    ①在今福建仙游县西北苦竹。明属永春县。《方舆纪要》 卷99泉州府永春县: 苦竹岭 “在县东,接仙游县界。嘉靖四十一年,倭自仙游来犯,义兵拒却之于此”。②在今福建宁化县北。《方舆纪要》 卷98汀州府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