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熟县
①东汉建武二年(26)置侯国,寻改为县,属梁国。治所在今河南虞城县西南三十二里谷熟镇。北魏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属宋州,大业初属梁郡。唐属宋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徙治今谷熟镇南,寻还治谷熟镇,属应天府。金属归德府。蒙古至元二年(1265)废。1952年析商丘县复置,治谷熟镇。1953年徙驻马牧集(今虞城县)。1954年撤销。
②东晋侨置,属新昌郡。治所在今安徽和县西北。南朝梁废。
①东汉建武二年(26)置侯国,寻改为县,属梁国。治所在今河南虞城县西南三十二里谷熟镇。北魏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属宋州,大业初属梁郡。唐属宋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徙治今谷熟镇南,寻还治谷熟镇,属应天府。金属归德府。蒙古至元二年(1265)废。1952年析商丘县复置,治谷熟镇。1953年徙驻马牧集(今虞城县)。1954年撤销。
②东晋侨置,属新昌郡。治所在今安徽和县西北。南朝梁废。
唐武德元年(618)置,属静州。治所在今四川南江县西南一百十里。 《寰宇记》卷140难江县:废大牟县“取县东三里大牟山为名”。贞观十七年(643)属巴州。永泰元年(765)属集州。北宋乾德五年(967
北魏孝明帝于南由谷口置,属武都郡。治所在今陕西宝鸡县西北一百二十里香泉镇。西魏大统四年 (538) 废为镇。北周大象二年 (580) 复置,属安夷郡。移治今宝鸡县西北县功镇东南十里。隋属扶风郡。唐武德
唐咸通二年(861)改罗源场置,属福州。治所即今福建罗源县。五代闽龙启元年(后晋长兴四年,933)升为永贞县。唐咸通中置,即今福建省罗源县。五代闽龙启元年(933年)升为永贞县。
①北魏改䝠道县置, 为南安郡治。 治所在今甘肃陇西县东南三台乡。后改名内陶县。②南齐置,属南安郡。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境。后废。古县名。北魏时改豲道县置,治今甘肃省陇西县东南。属南安郡。隋
在今湖北仙桃市西。《水经·沔水注》:浐口水 “其水承大浐、马骨诸湖水,周三四百里,及其夏水来同,渺若沧海,洪潭巨浪,萦连江、沔”。
在今河北涞水县西北一百二十里金水口村。《方舆纪要》 卷12易州: 金水口 “在 (紫荆关)北八十里,其西有石塘横岭等口”。
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三十里桃源山。相传即晋陶潜所记桃花源。在湖南省桃源县城西南15千米水溪附近。面临沅水,背倚群山,苍松翠竹,风景优美。相传因东晋诗人陶潜所写的《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而得名。自唐代开
元置,属顺元路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黔西县南。后废。元置,治今贵州省黔西县南。属八番顺元宣慰司。后废。
战国赵邑。在今河北饶阳县东北。《史记·赵世家》: 悼襄王六年 (前239),“封长安君以饶”。西汉置饶阳县。古邑名。战国赵邑。在今河北省饶阳县东北。《史记·赵世家》:悼襄王六年(前239年),“封长安
旧地名。在今陕西铜川市东约五十里。产煤。民国时已开采,面积二十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