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西场镇

西场镇

即今江苏海安县东西场镇。旧属如皋县,明、清置巡司于此。


(1)在江苏省海安县中东部、栟茶运河畔。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西场,人口 7300。明为盐场,设西场司。后成集镇,因与东场相对得名。1949年设西场区,1957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5年置镇。2000年壮志乡并入。产稻、小麦、油菜籽、蚕茧等。有机械、纺织、水泥、丝绸等厂。古迹有平倭冢记碑。海角公路经此。(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西南部。面积175平方千米。人口8.5万。镇人民政府驻西场街,人口 8700。以县西部盐场命名。1950年设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镇。产稻、甘蔗、花生、西瓜、龙眼及牡蛎、文蛤、毛蚶等。有爆竹、染织等厂。集市贸易以海产品、桂圆肉、香蕉为大宗。有公路通县城。


猜你喜欢

  • 索兴铁路

    自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索伦经西口至南兴安 (今五岔沟附近)。长138公里。日伪于1934—1935年修筑。是洮索铁路的延长线。1937年展筑至阿尔山。至此称为白阿铁路。

  • 慈云 (雲) 寺

    ①在今山西天镇县城西街。始建于唐。原名法华寺。辽开泰八年 (1019) 曾大修。明宣德五年 (1430) 千户熊谅奏改今名。②在今江苏淮阴市。清雍正十三年奉旨动帑兴修,乾隆四年 (1739) 建成。为

  • 石鹤山

    在今广东阳江市东南。《方舆纪要》卷101阳江县:石鹤山在“县东南三十里。其东为那湖、香炉、苏峒、南坑诸山, 皆险峻。为瑶所据”。

  • 沁县

    1912年改沁州置,属山西冀宁道。治所即今山西沁县。1930年直属山西省。在山西省东南部、太岳山东麓。属长治市。面积 1297 平方千米。人口17.2万。辖6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定昌镇。春秋晋铜鞮邑

  • 金太祖陵

    金朝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陵寝。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十五里大房山支脉云峰山麓。《金史·太祖纪》 载: 天辅七年 (1123) 八月 “戊申,上崩于部堵泺西行宫,年五十六”。部堵泺西行宫在今吉林松原市 (旧

  • 西秦

    东晋十六国之一。东晋太元十年(385),鲜卑族首领乞伏国仁称大单于,建元日建义,筑勇士城(今甘肃榆中县东北)而都之。十三年(388),其弟乾归称河南王,迁都金城(今甘肃兰州市西北西固城)。后又迁都苑川

  • 罗家疃堡

    即今山西朔州市东北罗疃村。《清一统志·朔平府》: 罗家疃堡 “在朔州马邑乡东二十五里”。

  • 桃园县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淮滨县置,属淮安路。治所即今江苏泗阳县西南六里城厢镇。明洪武初改为桃源县。(1)古县名。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分宿迁县置,治今江苏省泗阳县西南废黄河南岸旧泗阳(城厢)

  • 东吴

    ①三国吴的别称。因地处江东,故世称东吴。《文选》左思《咏史诗》:“志若无东吴。”刘渊林注:“东吴,谓孙氏也。”②苏州府的别称。明周祁《名义考》:“苏州,东吴也。”也泛指太湖流域全境。(1)三国吴的别称

  • 上粉县

    在今湖北房县东南。《水经·粉水注》:“粉水导源东流,径上粉县。取此水以渍粉,则皓耀鲜洁,有异众流,故县水皆取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