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西华山

西华山

①在今江西石城县西。《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石城县:西华山在“县西五里。旧名乌石嶂。高千仞,俯视城郭,相接者为五龙岩”。

②在今江西大余县西北。《方舆纪要》卷88南安府大庾县“玉枕山”条:西华山“在府西十里,石壁如削,循磴而上,平衍可田,有瀑布及石洞诸胜”。

③在今云南文山县西南。《清一统志·开化府》:西华山“横列三十六峰,层峦叠翠,连络如屏,与东文山对峙,拱翠郡城”。


古称天都山、西山。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城西。西北—东南走向,西与甘肃省屈吴山并立,南隔园河与南华山对峙。主峰海拔 2704 米。北麓有大断层。1920年12月16日海原大地震(8.5级),遗迹清晰可辨。有铜、金等矿藏。山下有西夏宫殿遗迹。


猜你喜欢

  • 白岸城

    唐建,属翼州。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回龙乡境。《旧唐书·地理志》:翼州有白岸城。《新唐书·韦皋传》:贞元中,攻吐蕃,“南道元帅论莽热来援,与战,破其军,进攻白岸”。即此。在今四川省茂县北。唐贞元九年(793

  • 紫泉

    在今湖南永兴县北。《方舆纪要》 卷82永兴县: “紫泉在县北。泉紫色,重于他水,铜壶漏取此以定时刻。亦曰紫井。”

  • 武荣州

    唐圣历二年 (699) 置,治所在南安县(今福建南安市东丰州镇)。辖境相当今福建晋江和木兰溪两流域及漳州、厦门、同安、金门等市县地。三年(700) 废。久视元年 (700) 复置,移治今泉州市。景云二

  • 彭模山

    即彭亡山。今四川彭山县东北仙女山。《晋书·桓玄传》: 东晋永和三年 (347),伐成汉李势,“军次彭模……势使其叔父福及从兄权等攻彭模”。《方舆纪要》 卷71彭山县: 彭亡山 “亦名彭女山,亦曰平模山

  • 水口寨

    北宋置,属邵武县。即今福建邵武市东南水口寨。明洪武二年(1369)置巡司于此。

  • 松山寺堡

    明置,属宁远卫。在今辽宁葫芦岛市西北。《方舆纪要》 卷37宁远卫: 松山寺堡 “在卫东北四十里。堡东有庙儿山,可屯兵”。

  • 刘家庄

    ①在今江苏沭阳县东南。明置巡司于此。《方舆纪要》卷22宿迁县“㟃峿镇”条下:“《志》云,县东北百二十里有刘马庄关。一作刘家庄。有巡司。又东北百八十里而至海州。”②即今山东即墨市西北刘家庄

  • 大同山银场

    北宋置,在今福建建阳市西南。 《元丰九域志》卷9:建阳县有“黄柏洋、武仙、大同山、瞿岭四银场”。

  • 延庆州

    明隆庆元年(1567)改隆庆州置,直隶京师。治所即今北京市延庆县。辖境相当今北京市延庆县地。清属宣化府。1913年改为延庆县。明隆庆元年(1567年)改隆庆府置,治今北京市延庆县。辖境相当今延庆县地。

  • 契苾部

    隋、唐铁勒十五部之一。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南中戈壁省一带。《新唐书· 回鹘传·契苾》:“契苾亦曰契苾羽,在焉耆西北鹰娑川,多览葛之南。” 唐永徽四年 (653) 以其部为贺兰都督府。大和中,其种帐附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