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蒲县

蒲县

隋大业二年 (606) 改蒲子县置,属隰州。治所在今山西蒲县西南二里。三年改属龙泉郡。唐武德二年 (619) 移治今蒲县,为昌州治。贞观元年 (627) 改属隰州。金兴定五年 (1221) 升为蒲州。元至元三年 (1266) 废,三十一年复置蒲县,属隰州。明洪武二年 (1369) 改属平阳府。清属隰州。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


在山西省西南部、吕梁山西麓。属临汾市。面积1510平方千米。人口10万。辖4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蒲城镇。北周大象元年(579年)置蒲子县,治今县东南,属晋州。《郡县释名》山西卷上:“蒲子山在隰州东北五十里,世传尧之师蒲衣子隐处,汉取以名县。”隋大业二年(606年)改为蒲县,治今县西,属龙泉郡。唐武德元年(618年)移今治,为昌州治。贞观初改属隰州。北宋仍之。金兴定五年(1221年)升蒲县为蒲州。蒙古复为蒲县。至元三年(1266年)并入隰州,三十一年复置,属隰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属平阳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属吉州,九年改属隰州。1914年属河东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属晋南专区。1958年蒲县并入吕梁县。1960年恢复原制,属临汾地区。2000年属临汾市。昕水河、南川河、碾沟河、北小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玉米、小麦、谷子、薯类、油料作物为主。矿产有煤、铁、铝、油母页岩、铜、银、石豪、陶土、硫黄、石灰石、白云石、长石、石英等。工业有煤炭、电力、冶金、化工、铸造、建材、机械、食品、焦化等。临大、赵克公路经过县境。名胜古迹有柏山东岳庙、薛关村龙王庙旧石器遗址。


猜你喜欢

  • 施浪诏

    唐代洱海地区六诏之一。在今云南洱源县东南部。开元中为南诏所败。

  • 安平州

    北宋皇祐元年(1049)改波州置,属邕州左江道。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南安平。元属太平路。明属太平府。民国初属广西镇南道。1928年撤销,并入雷平县。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以波州改名,治今广西壮族自

  • 黄碾

    在今山西长治市北四十里黄碾村。《资治通鉴》: 五代梁开平二年 (908),“晋王军于黄碾,距上党四十五里”。胡三省注: “黄碾村在潞州潞城县。”

  • 斛石山

    即学射山。今四川成都市北十八里凤凰山。《梁书· 邓元起传》: 天监年间,攻益州,“众进屯西平。(刘) 季连始婴城自守。(齐) 晚盛又破元起将鲁方达于斛石,士卒死者千余人”。即此。

  • 文安县

    ①西汉置,属勃海郡。治所在今河北文安县东北二十五里大柳河镇。东汉属河间国。三国魏属河间郡。晋属章武国。北魏属章武郡。隋属河间郡。唐贞观二年(628)迁治今文安县,后属莫州。五代周属霸州。清属顺天府。民

  • 下城父

    又名下城父聚。在今安徽涡阳县西北。《史记·陈涉世家》:秦二世二年(前208),“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以降秦”。即此。《清一统志·颍州府一》:下城父聚,“《旧志》:以近故城父县,故加下”。

  • 盱眙郡

    ①东晋义熙七年 (411) 置,属南兖州。治所在盱眙县 (今江苏盱眙县东北五里都梁山东北麓)。辖境相当今江苏盱眙县地。南朝宋曾为南兖州治。南齐为北兖州治。陈为北谯州治。隋开皇初废。②北魏孝昌三年 (5

  • 希水县

    古县名。又称希水左县。南朝宋元嘉中置,治今湖北省浠水县。属西阳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名兰溪县。

  • 会宁府路

    金正隆二年(1157)改上京路置,治所在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市南白城)。辖境约当今黑龙江中下游, 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和大兴安岭一带。大定十三年(1173)复名上京路。金正隆二年(1157年)改

  • 福州中卫

    明洪武二十一年 (1388) 置,属福建都司。治所在今福建福州市东北。清康熙五年 (1666)废。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置,治今福建省福州市东北。属福建都司。清康熙五年(1666年)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