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英山县

英山县

南宋咸淳初置,属六安军。治所即今湖北英山县。明曹学佺 《名胜志》: “宋淳祐中始立鹰山寨,咸淳初改名英山。……仍寨名。” 清光绪《安徽通志》 卷33: 英山在 “英山县东五十里。山高峰秀,为群山冠,县以此名”。寻废。德祐二年(1276) 复置。元属六安州。明崇祯十二年 (1639)移治章山 (今英山县西北),十六年 (1643) 移治添楼乡 (今英山县北),清顺治初还旧治。民国初属安徽安庆道。1928年直属安徽省。1932年改属湖北省。


在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东邻安徽省。属黄冈市。面积 1449 平方千米。人口40.7万。辖8镇、3乡。县人民政府驻温泉镇。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设置英山县。属六安军,旋废。德廞二年(1276年)复置。县以山名。《安徽通志》英山:“英山县东五十里,山高峰秀,为群山冠,县以此名”。元、明属六安州辖。清属六安直隶州。1912年属安徽省安庆道。1931年,英山农民起义,改英山县为红山县,属中共鄂豫皖特区(省)皖西北道领导。1932年,国民政府复称英山县,同年划归湖北省。1949年属黄冈专区,1970年属黄冈地区,1995年属黄冈市。地处大别山地,浠水上游。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小麦、油菜籽为主,盛产茶、桑。工业有纺织、机械、电子、食品、饲料、建材等。318国道、英浠公路经此。为毕昇故里,建有毕昇纪念馆。纪念地和名胜有红四方面军鸡鸣河会议旧址、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七军组建地纪念碑及革命烈士陵园、吴家山森林公园等。


猜你喜欢

  • 足滩堡

    在今广西昭平县西北桂江东岸续滩。《方舆纪要》卷107平乐县“广运堡”条下:“足滩堡在府江东岸,距府城九十里。正德二年置城于此。有门三,寻圯。万历三十年复修筑。”

  • 杜姥宅

    在六朝台城南掖门外,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乾河沿南。《晋书·后妃传下》:“孝武帝立,宁康二年,以后母裴氏为广德县君。裴氏名穆,长水校尉绰孙,太傅主簿遐女……初穆渡江,遂享荣庆,立第南掖门外,世所谓杜姥宅云

  • 杨村镇

    ①即今天津市武清县治。《明史·恭闵帝纪》:建文三年(1401),“平安败燕将李彬于杨村”。即此。明设巡司、管河通判。清设守备、武清县丞、主簿于此。1950年武清县迁治于此。②即今河北定兴县东南杨村乡。

  • 东城镇

    宋置,属会稽县。即今浙江上虞市西十二里东关镇。(1)在河北省阳原县中部偏北。面积155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东城,人口 4860。明天顺四年(1460年)筑东、西二城,该城居东,故名。1

  • 乐都郡

    亦作洛都郡。十六国后凉吕光置,治所即今青海乐都县。东晋隆安三年(399),南凉秃发乌孤自西平迁都于此。义熙十年(414)西秦乞伏炽磐灭南凉,以谦屯为凉州刺史,镇乐都。北魏废。北周复置,属鄯州。治所在西

  • 冠子山

    在今贵州遵义县北。《明史·刘綎传》:万历二十八年 (1600) 征播州杨应龙之乱,綎 “克后水囤,营于冠子山”,即此。在今贵州省遵义县北。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征播州土司杨氏,刘綎营于此。

  • 旺清门

    一作汪清门。即今兴京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东南旺清门朝鲜族镇。

  • 廉川堡

    在今青海民和回族自治县西北。《晋书·秃发乌孤载记》: 东晋太元二十年 (395),“乌孤讨乙弗、折掘二部,大破之,遣其将石亦干筑廉川堡以都之”。北魏废。在今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资治通鉴》:

  • 新庄闸

    在今江苏淮阴县西惠济祠天妃口。明永乐中建,为运河入淮之口。后渐淤塞,万历六年(1578) 河臣潘季驯拆新庄闸,改建通济闸于甘罗城南,此闸遂废。

  • 兴城县

    ①辽置,为严州治。治所在觉华岛(今辽宁兴城市东南菊花岛)上。金属兴中府。元废。②1914年改宁远县置,属奉天辽沈道。治所即今辽宁兴城市。取辽兴城县为名。1986年改设兴城市。古旧县名。辽移兴州之民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