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桥
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或在库尔勒市境。《后汉书·班超传》:永元六年(94),超发龟兹、鄯善等八国兵讨焉耆,兵到尉犁界,“焉耆国有苇桥之险,广乃绝桥,不欲令汉军入国。超更从它道厉度”。清祁韵士《西域释地》以为苇桥在今轮台县境,当误。
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或在库尔勒市境。《后汉书·班超传》:永元六年(94),超发龟兹、鄯善等八国兵讨焉耆,兵到尉犁界,“焉耆国有苇桥之险,广乃绝桥,不欲令汉军入国。超更从它道厉度”。清祁韵士《西域释地》以为苇桥在今轮台县境,当误。
即追邪径。在今蒙古国西南巴彦洪戈尔省南境戈壁阿尔泰山脉。为古涿邪山之径。
①西汉置,属桂阳郡。治所在今湖南攸县西南六十里。初元元年(前48)封长沙剌王(《汉书·王子侯表》 误作“孝王”)子宗为阳山侯,即此。寻改名阴山县。②西汉置,属桂阳郡。治所在今广东阳山县东青莲镇东南连江
1929年改乌云设治局置,属黑龙江省。治所在温和镇(今黑龙江省嘉荫县西北乌云镇)。1947年撤销,并入逊克县。旧县名。1929年由乌云设治局升县,治温河镇(今黑龙江嘉荫县西北乌云镇)。1949年撤销,
隋大业初置,治所在柳城县 (今辽宁朝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北山海关以东,辽宁大小凌河流域、锦州、朝阳以西地区。唐武德元年 (618) 改置营州。天宝元年 (742) 复改为柳城郡。乾元元年(758) 仍
原名毋敛坝。即今贵州正安县北六十里新州镇。明万历四十八年 (1620) 真安州由今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东南旧城迁治于此。为与旧城相对应,故名新州。南明永历四年 (1650) 州治迁古凤山麓 (今凤仪镇
唐武德四年(621)置,治所在今云南弥渡县西北二十二里红岩。天宝后废。
在今宁夏贺兰县西北贺兰山。岩画北起贺兰山北端的麦如井,南至中卫北山的大麦地一带。共有二十余个沟口,其中贺兰县境内分布较为集中,有大、小西峰沟、贺兰口、苏峪口、回回沟等。岩画的主要内容有图腾崇拜、出行狩
明置,属永宁州。即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北口乡。《清一统志·安顺府》 “新铺”条下:又有“北口铺”等,旧皆戍守外。
元元贞元年(1295)改余姚县置,属绍兴路。治所即今浙江余姚市。明洪武二年(1369)复改余姚县。元元贞初升余姚县置,治今浙江省余姚市余姚镇。属绍兴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降为县。
唐龙朔元年 (661) 置,属安西都护府。治所在疾陵城 (今伊朗东北部萨巴里湖附近)。贞元三年 (787) 废。唐羁縻都督府名。龙朔元年(661年)置,治疾陵城(故地在今伊朗锡斯坦一俾路支斯坦省东北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