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又名九宗山。在今湖北孝昌县东。《舆地纪胜》卷77引《宋永初山水记》云:“其山环阜叠嶂,林麓深杳,中有圆明寺,大谿横前,景物幽趣。盖不减长安之九嵕也。”②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北。《汉书·地理志》谷口县:“
①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隋书·地理志》 安陆郡应山县:“有安居山。”《舆地纪胜》卷83随州:安居山“在州东北一百十五里”。《清一统志·德安府》 安居山“在随州东北一百十五里,接应山县界”。②在今湖北巴
在今四川城口县西。清道光《城口厅志》卷3:木瓜口在“厅西四十里。两山相夹十余里,天如一线。路缘溪行,无舟梁。春夏水涨,每阻行旅。为西路要口”。
唐开元十七年(729)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汉源或石棉、甘洛等县境。北宋以后废。
明置,在今贵州龙里县西十里。《清一统志·贵阳府》: 高砦 “明王三善讨安邦彦,既克龙里,引兵复进,夺高砦及七里冲”。
又名挂车山。在今安徽桐城县西南四十里。古为江淮要道。据 《三国志·吴书·朱桓传》:黄武七年 (228),魏将曹休率兵十万至皖城,吴将陆逊为元帅击休。朱桓献计曰: “休本以亲戚见任,非智勇名将也。今战必
一名首止。春秋卫邑。在今河南睢县东南。《公羊传》: 僖公五年 (前655),“秋八月,诸侯盟于首戴”。即此。即“首止”。
古称夹石山。在今安徽省桐城县北,与舒城交界处。《方舆纪要》卷26桐城县:北硖山在“县北六十里。有两岸相夹如关”。山南有北硖关。
即浪噶子。今西藏浪卡子县。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浪卡子宗。“浪卡子”,藏语意为白鼻尖、鼻形白山梁。1960年改设浪卡子县。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浪卡子县浪卡子。1960年撤销,改置浪卡子县。
即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南高崖口乡妙峰山北麓之狼儿峪。清光绪 《顺天府志》 卷28昌平州: 高崖口 “五十五里狼儿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