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郡
西魏置,治所在绥化县 (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西北)。《寰宇记》 卷46蒲州虞乡县: “绥化故城,后魏绥化郡及绥化县所理也。在县西北三十里。周废。” 王仲荦 《北周地理志》 云: “按: 《寰宇记》之后魏实指西魏言之也。”“周”,即北周。
北魏置,治绥化县(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西北)。辖境相当今永济市等地。北周省。
西魏置,治所在绥化县 (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西北)。《寰宇记》 卷46蒲州虞乡县: “绥化故城,后魏绥化郡及绥化县所理也。在县西北三十里。周废。” 王仲荦 《北周地理志》 云: “按: 《寰宇记》之后魏实指西魏言之也。”“周”,即北周。
北魏置,治绥化县(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西北)。辖境相当今永济市等地。北周省。
西汉置,属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肥城市东南。东汉属济北国。《水经·汶水》: “汶水又西南过蛇丘县南。” 郦道元注: “汶水又西洸水出焉。又西径蛇丘县南,县治铸乡故城……杜预曰: 济北蛇丘县所治铸乡城者也
①即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东北。为战国时黄河津渡处。《战国策·燕策二》:苏代说燕王曰:“决白马之口,魏无济阳”,即此。②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水经·江水注》:“江水自彭城矶东径如山北,北对隐矶,二矶之间
亦作大墅镇。即今江苏昆山市南大市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昆山县南有“大慈”。1966年改为大市。
即今福建永定县东南三层岭。为通粤要道。明、清置巡司于此。在福建省永定县东南。明成化中置巡检司于此。
在今贵州盘县特区西北。《方舆纪要》卷121普安州: 番纳牟山在 “州治西北。州之镇山也。驿道经此,一名云南陂。陂陀相续,往来者行石齿中”。
即今江西婺源县西高砂乡。《方舆纪要》卷28徽州府婺源县: 高砂镇 “在县西南三十里。元置高砂税务所于此。至正十二年兵毁。明洪武八年裁革。《闻见录》: 自乐平县趋太白巡司,德兴县趋吴家湾,会于高砂,进抵
唐武德四年(621)置,属莱州。治所在今山东莱州市东南。六年(623)废。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今山东省莱州市东南。属莱州。六年废。
即今四川天全县南之天全河。《明史·地理志》天全六番招讨司:“南有和水、一名始阳河,亦名多功河,流入雅州青衣江。”
元置,属思州安抚司。治所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上榔保。明属永顺宣慰司。清废。元置,治今湖南省永顺县东南驴迟洞。属永顺安抚司。明属永顺宣慰司。清雍正四年(1726年)改土归流入永顺厅。
即回溪阪。在今河南陕县东南雁岭关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