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南县
1945年春晋冀鲁豫边区由新绛县南部和闻喜县北部析置,属太岳区。治所在今山西新绛县南。后撤销。
旧县名。太岳解放区设。1945年由山西省新绛县南部和闻喜县北部析置。1948年撤销,仍归各县。
1945年春晋冀鲁豫边区由新绛县南部和闻喜县北部析置,属太岳区。治所在今山西新绛县南。后撤销。
旧县名。太岳解放区设。1945年由山西省新绛县南部和闻喜县北部析置。1948年撤销,仍归各县。
即弄璋街。今云南盈江县西南二十三里弄璋街。
在今湖北宜城市西二十里。《水经·沔水注》: 夷水 “历宜城西山,谓之夷溪。又东南径罗川城,故罗国也”。
①《尚书·康诰》:“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原意盖谓洛在东方,东国即东方;后人或专称洛阳为东国。②春秋战国时指东方诸国。《史记·孟尝君传》:“其攻秦也,欲王之会楚王割东国以与齐。”
在今浙江乐清市东北。《清一统志·温州府》:左源山“在乐清县东北三十五里。群峰环绕,中有田二千余亩,民居悉藏谷中。山有四景, 曰梅溪、莼湖、左岭、小雁荡”。
在今广东湛江市东南东海岛东部东简镇南极角村。清时设千总驻此。在今广东省湛江市东南东海岛东南角。清时设有千总防守。
一作赤滩圃。在今湖北襄樊市东南汉江上。《续资治通鉴》:南宋咸淳五年(1269)三月,“京湖都统制张世杰将兵拒蒙古围樊之军,战于赤滩浦,败绩”。即此。在今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东南汉水上。《续资治通鉴》:南
在今俄罗斯安加拉河下游及叶尼塞河中下游一带。《新唐书·回鹘传·駮马》:“駮马者,或曰弊剌, 曰遏罗支, 直突厥之北, 距京师万四千里。……北极于海,虽畜马而不乘,资湩酪以食。好与结骨战, 人貌多似结骨
唐置羁縻州,属安南都护府。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锦溪附近。后废。唐置,治今越南永福省安乐县附近。属安南都护府。后废。
即今江苏连云港市东云台山。《三国志·魏书·邴原传》: 东汉末,“黄巾起,原将家属入海,住郁洲山中”。即此。
古代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今四川茂县为中心的岷江上游地区。《史记·西南夷列传》:“自筰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冄駹最大。其俗或土著,或移徙,在蜀之西。”西汉元鼎六年(前111)于其地置汶山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