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岩
在今浙江金华市西北。《清一统志·金华府一》: 紫微岩 “在金华县西北三十里金华山西。一名讲堂洞。有石室,深广十丈。梁刘孝标弃官舍其下,撰 《类苑》,人呼为书堂岩”。
在今浙江金华市西北。《清一统志·金华府一》: 紫微岩 “在金华县西北三十里金华山西。一名讲堂洞。有石室,深广十丈。梁刘孝标弃官舍其下,撰 《类苑》,人呼为书堂岩”。
①在今北京市西北颐和园北侧。明蒋一葵 《长安客话》 卷4: “瓮山以北五里为青龙桥,元时白浮堰之上游也。其西通金山。其北斜界百望山。”②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南三十余里。桥跨涧水,四壁悬崖,下临深涧,为居
在今云南姚安县南。《新唐书·地理志》 巂州越巂郡:“(姚州)又南九十里至外沴荡馆。”
①西汉置,属涿郡。治所在今河北饶阳县东南二十里。《汉书·地理志》 注: “应劭曰: 在饶河之阳,故名。” 东汉属安平国。三国魏属博陵郡。西晋属博陵国。北魏属博陵郡。北齐天保五年 (554)移治今饶阳县
①即今云南巧家县东北牛栏。以滨牛栏江为名。清有把总、外委驻此。②水名。在今云南鲁甸县西南、巧家县东北。《方舆纪要》卷73东川军民府:牛栏江在“府东南百二十里。源出云南故寻甸军民府,至府北境,而合于金沙
在今新疆民丰县北二百余里尼雅河下游地区。为汉精绝国故址。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无城垣。房舍废墟分布在干涸的尼雅河两岸。以前斯坦因曾多次发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曾多次调查,并予发掘。出土
龟、蒙二山的合称。在今山东新泰市南和蒙阴县西南一带。自西北而东南,长约八十余里。其西北一段名龟山,东南名蒙山。《诗经·鲁颂·閟宫》:“奄有龟、蒙。”即此。《论语·季氏》:“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尚书
①西汉元狩三年(前120)置,属朔方郡。治所在今内蒙古磴口县东北河拐子古城。东汉末废。后赵复置,仍属朔方郡。北魏初于此置沃野镇。《水经·河水注》:“河水又北,有枝渠东出,谓之铜口。东径沃野县故城南。”
①在今河北定州市东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4定州:鸡鸣台,“《图经》:光武自蓟而南,舍宿于此。鸡鸣驰去,因名”。②在今江苏沛县北。《方舆纪要》卷29徐州沛县:鸡鸣台“在县东北五十五里沙河北岸。明正统
指今青海西南玛多、玛沁、达日等县境之黄河。《后汉书·西羌传》: 永元年间,周鲔等大败迷唐,“迷唐遂弱,其种众不满千人,远逾赐支河首,依发羌居”。
在今贵州毕节市东北层台乡。《方舆纪要》卷123赤水卫:层台山在“卫西南百里。山高箐密,烟雾晦冥,接毕节卫界,层台驿置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