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山镇
北宋置,属伏虞县。即今四川仪陇县东南一百四十里立山镇。
在四川省仪陇县东端。面积23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立山,人口 2310。因立山寨得名。1949年为立山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置镇,阳通、茶房二乡并入。1994年阳通、茶房二乡划出。产棉花、蚕茧、油菜籽。有农机、编织、造纸、印染、被服等厂。特产算盘。通公路。名胜古迹有茶房古洞。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在此置长胜县苏维埃政府。
北宋置,属伏虞县。即今四川仪陇县东南一百四十里立山镇。
在四川省仪陇县东端。面积23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立山,人口 2310。因立山寨得名。1949年为立山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置镇,阳通、茶房二乡并入。1994年阳通、茶房二乡划出。产棉花、蚕茧、油菜籽。有农机、编织、造纸、印染、被服等厂。特产算盘。通公路。名胜古迹有茶房古洞。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在此置长胜县苏维埃政府。
即今山东长清县南六十里马山。《元和志》卷10长清县: 隔马山 “在县 (按指今县东南三十里长清县旧治) 东南三十五里。《左传》 曰: 晋侯伐齐,齐师遁夙沙卫,杀马于隘以塞道,后因为隔马山”。
清乾隆六年(1741)置,属桂林府。治所即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1912年改为龙胜县。清乾隆六年(1741年)分义宁县西北部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移捕盗通判驻辖。属桂林府。1912年改
①在今安徽和县北八十里。《舆地纪胜》卷48和州:阴陵山“在乌江县西北四十里。即项羽迷失道处”。《清一统志·和州》:阴陵山“在州北八十里,接江浦县界。……《州志》:山小多石,上有刺枪坑,阔一丈许。石罅水
今北京市西直门外北京动物园西部。明为皇室庄园,清初为皇族私人园邸,称可园。清代分封皇子最高封爵为“贝勒”或“贝子”,此园为康熙第三子诚隐亲王邸,故俗称三贝子花园。后又属内务部郎中文麟所有,改名继园。清
一名影珠山。在今湖南长沙县东北。《清一统志·长沙府》: 影珠山 “在长沙县东北七十五里。……亦名易公山。为元易公得道处”。即“影珠山”。
又作高梧、高吴。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郓城县西北。《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 (前547),“齐乌余以廪丘奔晋,袭卫羊角,取之; 遂袭我高鱼”。即此。古邑名。又作高梧城。在今山东省郓城县西北。春秋时属鲁。
唐安西都护府属地。当在今新疆和硕县东榆树沟附近。
又名周口镇、周家埠。即今河南周口市。当贾鲁河入沙河处。明至清末为豫东重要商埠。旧属商水县,清设通判驻此。民国 《商水县志》 卷5《集镇》 引 《旧志》 云: “周家口镇,城东北十八里小黄河与沙河汇流处
在今广东仁化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02仁化县:吴竹岭“在县西北三十里。吴溪水出焉,下流亦入于浈水”。
即今广东化州市西北林尘镇。清光绪 《高州府志》 卷10化州: 林尘在 “州北六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