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泽
春秋宋邑。在今河南虞城县东北。《左传》:哀公二十六年 (前469),宋景公 “游于空泽”。杜注: “空泽,宋邑。”
春秋宋邑。在今河南虞城县东北。《左传》:哀公二十六年 (前469),宋景公 “游于空泽”。杜注: “空泽,宋邑。”
指洛阳城外成皋、伊阙、孟津、函谷四关的总称。《水经·伊水注》:“陆机云:洛有四关。”《初学记》卷7引《洛阳记》:“汉洛阳四关,东成皋关,南伊阙关,北孟津关,西函谷关。”全称河南四关。陆机《洛阳记》:洛
在今陕西绥德县东。《方舆纪要》卷57绥州:凤凰岭“在州东三十里”。《清一统志·绥德州》:凤凰山“一名凤宿岭,古屯戍处”。
1933年9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金溪、南城二县析置,驻水口村 (今江西南城县东北水口)。取二县首字为名。1933年11月废。旧县名。中央苏区闽赣省设。1933年由金溪、资溪、南城三县析置,治今江西省南城
唐永徽中置,属严州。治所在今广西柳城县东南。天授二年 (691) 割属柳州。南宋时迁治今鹿寨县北中渡镇附近。元属柳州路。明属柳州府,天顺中徙治朱峒 (今鹿寨县北中渡镇)。万历三年(1575) 移治灵塘
唐置,属羁縻归思州。治所在今广西忻城县东南。北宋庆历三年 (1043) 废。古县名。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东思里堡西。属思顺州。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废。
北宋置,属荥阳县。即今河南郑州市西三十里须水镇。唐初曾为须水县治。在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西部。面积58.8平方千米。人口6.9万。镇人民政府驻须水村,人口3950。原称濉水,汉初更名须水。因须水河得名。
在今陕西吴旗县西北。《清一统志·庆阳府一》: 铁边山 “在安化县北三百二十里。顶平麓险,川流潆绕。宋范仲淹尝置寨于上”。
一名清冷泉。在今河南南阳县东北丰山下。《山海经·中山经 ·中次十一经》: “丰山,……神耕父处之,常游清冷之渊。” 张衡 《南都赋》:“耕父扬光于清冷之渊。” 唐李白有 《游南阳清冷泉》诗。
在今福建漳浦县东南。明洪武二十年(1387)置后葛巡司于此。清初废。
①在今安徽望江县东北四十里,为武昌湖东半部。《方舆纪要》 卷26望江县 “漳湖” 条下: 武昌湖 “又东十里为青草湖,相接者曰白上湖,会上流诸水,其涨弥天,又东北汇于漳湖,导流为埭沟河,达府西皖口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