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秦山

秦山

①一名大斤山。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土默特左旗等境之大青山。《资治通鉴》: 隋开皇十九年 (599),高颎等伐突厥都蓝,“突厥败走,追度白道,逾秦山七百余里而还”。

②在今江西瑞昌市南。《清一统志 ·九江府一》:泰山 “在瑞昌县南三十里。高十余里,登之可望匡庐大江。其上金盆泉,可灌田数百顷。有梅谷甚幽胜”。

③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二十五里。《明一统志》卷29河南府: 秦山 “俗云秦头魏尾,因名”。《清一统志·河南府》: 秦山 “亦名三山。相传即周之三王陵也”。

④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元和志》 卷6虢州阌乡县: “秦山,一名秦岭,在县南五十里。南入商州,西南入华州,山高二千丈,周回三百余里。” 《明一统志》 卷29河南府: “谚曰: 秦为头,虢为尾,与太华相连。故名。”

⑤在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北。《寰宇记》 卷161富川县: “秦山在县北三十里。高二千余丈,南接富川,北连道州。吴孙权未立时,此山夜忽闻有雷声,因开六洞,南北可数十里,出水其中,有石鼓、石柱、石坛。”

⑥在今陕西白水县西北五十里,接宜君县界。《方舆纪要》 卷54白水县: 秦山“连亘绵远,道通鄜、延、环、庆,其断处为暗门,最险隘”。


古山名。又作大斤山。即今内蒙古自治区阴山山脉中段大青山。《资治通鉴》:隋开皇十九年(599年),高颎出击突厥,“追度白道,逾秦山七百余里而还”,即此。参见“大斤山”。


猜你喜欢

  • 石门站

    ①元置,即今江西金溪县西南石门乡。②元置,在今四川江津市西南一百二十里白沙镇。明万历九年(1581)改为白沙水驿。

  • 中兴府

    西夏天庆十二年(1205)改兴庆府置,为国都。治所在今宁夏银川市老城。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置宁夏路。西夏天庆十二年(1205年)改兴庆府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1020年赵德明从西平府迁

  • 三胜土州

    元置,属思州军民安抚司。治所在今广西河池市西南三旺乡。明洪武初废入河池县。

  • 习郁池

    一名高阳池。在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水经·沔水注》:襄阳湖水“又东入侍中襄阳侯习郁鱼池。郁依范蠡养鱼法作大陂,陂长六十步,广四十步,池中起钓台。池北亭,郁墓所在也”。《元和志》卷21襄阳县:习郁池“在县

  • 上清溪

    在今江西贵溪县南一百里。《清一统志·广信府一》:上清溪“自泸溪县流入,即泸溪下流也。其源有二:一自分水岭,一自建昌南城县高阜山,至县南八十里,合流入安仁港”。溪北岸有上清镇。清时有巡司驻此。

  • 神仙砦

    北宋绍圣元年 (1094) 置,属武冈县。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南。

  • 阴安县

    ①西汉置,属魏郡。治所在今河南清丰县西北二十里古城集。西晋属顿丘郡。北齐废。②南朝宋侨置,属晋熙郡。治所在今安徽枞阳县北。南朝梁属枞阳郡。隋开皇三年(583)废。古县名。(1)西汉元鼎五年(前112年

  • 哈三城哈思罕站

    明初改元哈散 (合散) 站置,在今黑龙江省通河县附近。明 《辽东志》 卷9: 海西东水陆城站有 “哈三城哈思罕站”。

  • 东府

    唐末钱镠以越州为东府,系吴越国陪都,即今浙江绍兴市。《新五代史·吴越世家·钱镠》:“镠如越州受命,还治钱塘,号越州为‘东府’。”即此。北宋初吴越纳土后废。又称东都。五代吴越建都杭州,称越州(治今浙江绍

  • 铁炉关

    在今云南玉溪市北。明正统八年 (1443)置土巡检司于此。《清一统志·澂江府》: 铁炉关“在新兴州北四十九里。峻岭深谷,林木幽邃,号称险阻,岭为昆阳州境,岭下为新兴州地,立碑分界,明置土官巡司。本朝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