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禹门山

禹门山

①即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北与陕西韩城市东北,夹河对峙。相传大禹所凿,故名。《水经· 河水注》: “昔者大禹导河积石,疏决梁山,谓斯处也。即 《经》 所谓龙门矣。《魏土地记》 曰:梁山北有龙门山,大禹所凿,通孟津河口,广八十步,岩际镌迹遗功尚存。” 两山间河道狭窄,形势险峻,为秦晋间交通要冲。明、清在河东置禹门渡巡检司。

②在今贵州遵义县 (南白镇) 东北九十里禹门乡沙滩。明万历初,黎朝邦父子在此修建沙滩寺,清初改名龙兴禅院。顺治年间西蜀高僧破山弟子丈雪避乱来居,增建禅院及藏经阁,改名禹门寺。同治中,黔北农民起义成燎原之势,黎兆祺等在此筑砦自保。光绪十一年 (1885) 黎庶昌重修梵宇琳宫,名闻遐迩。禅院内有贵州文化名人郑珍、莫友芝、黎应昌的篆、隶、真三体题词摩崖,为书法家所珍重。对面子午山、青田山和渔塘,是郑珍、莫友芝、黎庶昌的坟墓所在地。


(1)在贵州省遵义县东禹门乡。山上林木茂密,地势平坦。乐安江流经其下,蜿蜒曲折。明万历初黎朝邦父子于此创沙滩寺。清初改称龙兴禅院。顺治年间西蜀高僧破山弟子丈雪避乱来居,旋开道场,易名禹门寺,广建禅院及藏经楼。同治中毁。光绪二十年(1894年)黎庶昌重修。山以寺名。河边古树参天,洞壑幽曲,有贵州文化名人郑珍、莫友芝、黎庶昌的篆、隶、真三体题词摩崖。山前平远桥,结构宏伟,堤柳依依,横跨江上,长虹倒影,为“禹门六景”之一。桥头大悲阁,建于明万历年间,内祀三国蜀汉寿亭侯关羽。山右沙滩系黎氏故里,有锄经堂、蛉石斋、近溪山房、葑烟亭、藏诗坞、梦耕草堂和拙尊园等。(2)即“龙门山(1)(1)”。


猜你喜欢

  • 南龙州

    唐武德七年 (624) 置,治所在望水县(今云南晋宁县南二十六里大古城)。辖境约当今云南晋宁县西部及易门县地。贞观十一年 (637) 改钩州。

  • 金氏陂

    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北,渭河北。《水经·渭水注》: 白渠 “东南径居陵城北,莲芍城南,又东注金氏陂”。《寰宇记》 卷29下邽县: “金氏陂在县东南二十里。按《舆地志》 云,汉昭帝时,车骑将军金日¥

  • 凤林寺

    在今湖北襄樊市东南。明曹学佺《名胜志》:凤凰山“旧有梁武帝寺,宋之问便过襄阳,登凤林山阁。即此处也”。《清一统志·襄阳府三》:凤林寺“在襄阳县东南十里”。

  • 鹿柴

    又作鹿寨。在今陕西兰田县西南古辋谷。唐王维有 《鹿柴》 诗。《清一统志 · 西安府》:辋谷 “在兰田县西南二十里。……唐右丞王维庄在焉”。又称鹿寨。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唐王维有《鹿柴》诗咏之。

  • 齐克图哈河

    又作七可杜哈河、齐克都哈河。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支流利木里河。清齐召南《水道提纲》卷24:黑龙江与由倭克特河会流后,“又东北有七可杜哈河自西北来……注之”。光绪《吉林通志》卷22:“

  • 西安府

    明洪武二年(1369)改奉元路置,治所在长安、咸宁二县(今陕西西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彬县、周至以东,铜川、韩城以南,镇安、山阳、商南以北地。清时缩小,相当今周至、铜川、渭南、宁陕等县市间地。明、清两

  • 达布逊淖尔

    ①即今青海乌兰县东南茶卡盐湖。《清史稿·地理志》 和硕特部西后旗:“盐池在青海西南,周百余里,产青盐。蒙古名达布逊淖尔。”②即今青海格尔木市北东达布逊湖。蒙古语意为“盐湖”。《清一统志·青海厄鲁特》:

  • 鹅鸭池

    又名悬瓠池。在今河南汝南县北二里。《新唐书·李愬传》: 元和十二年 (817),李愬袭蔡州,“夜半至悬瓠城,雪甚,城旁皆鹅鹜池,愬令击之,以乱军声”。即此。

  • 殷武丁时方国。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北。《殷契粹编》1175片:“王敦缶于��。”《殷虚文字》乙编6423片:“缶����

  • 石板店

    亦名金滩场。即今四川达县南之石板乡。民国《达县志》卷3:石板店“距城五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