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陵
在今河南孟津县东。《资治通鉴》: 隋大业九年 (613),杨玄感至东都,屈突通奉诏驰救,由河阳“济河,军于破陵”。胡三省注: “破陵当在河阳南岸、洛城东北。”
在今河南省孟津县东。《资治通鉴》:隋大业九年(613年)屈突通自河阳渡河向洛阳,败杨玄感“军于破陵”,即此。
在今河南孟津县东。《资治通鉴》: 隋大业九年 (613),杨玄感至东都,屈突通奉诏驰救,由河阳“济河,军于破陵”。胡三省注: “破陵当在河阳南岸、洛城东北。”
在今河南省孟津县东。《资治通鉴》:隋大业九年(613年)屈突通自河阳渡河向洛阳,败杨玄感“军于破陵”,即此。
唐仪凤二年 (677) 置,属陇右节度使。驻地在今青海贵德县西十里。后陷于吐蕃。北宋复置,辖境相当今青海贵德县及尖扎、贵南、同仁、共和等县部分地。金大定二十二年 (1182) 升为积石州。本静边镇,唐
即杨家会镇。在今安徽繁昌县东北四十里江中沙洲上。《方舆纪要》卷27繁昌县:大江“江面广阔,凡数十里,中有洲,曰杨夹沙镇”。又鹊尾洲“今江中有数洲,其大者为杨夹沙镇,或以为即古之鹊尾云”。
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无锡县: 闾江山 “下有闾江,亦太湖之别浦也。《志》 云,闾江山下有阖闾城”。
旧称洵河,又称涧河。《水经注·沔水》:“旬水东南注汉,谓之旬口。”汉水上游支流。在陕西省南部。源出宁陕县北、秦岭南麓纱罗幛。南流经镇安县,到旬阳县两河关纳乾佑河,在旬阳县城入汉水。长219千米,流域面
又译斡亦剌,蒙古系部族。居地在今蒙古国库苏古尔省色楞格河北至叶尼塞河上源锡什锡德河一带。元太祖时,其部长忽都合归降立功,遂以外剌部众置四个千户,均授与忽都合世袭统辖,并以次女及长子术赤之女下嫁其二子。
又名东清铁路、东省铁路。是俄国通过《中俄密约》在我国领土上修筑。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动工,二十九年(1903)建成。中东路干线从满洲里经哈尔滨至绥芬河,长1481公里;南满支线从哈尔滨经长春、奉
北宋时对西藏扎囊县桑伊区的汉译称。宋张方平《乐全集》卷22:“秦州奏唃厮啰事”,称唃厮啰为“西域武三咩人”。吐蕃王朝(约629—842)沿臧河流域(今雅鲁藏布江)南北两岸设置称为“如”的军政区域四个,
在今陕西韩城市西北。《水经·河水注》:横溪水“出三累山,其山层密三成,故俗以为三累名山……山下水际有二石室”。《清一统志·同州府一》引《陕西通志》:“今有三峡山,在韩城县西北四十里,疑即三累山也。”
唐改含洭县置,武德五年 (622) 为洭州治。治所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洸镇。贞观初属广州。北宋开宝四年 (971) 改属连州,五年 (972) 以避太祖讳改为浛光县。古县名。唐以含洭县改名,治今广东省
在今河南襄城县北。《方舆纪要》 卷47襄城县: “ 《志》 曰,县北四十里有阎寨。即古阎乡。旧传周襄王屯戍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