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石鼓山

石鼓山

①在今山西原平市东。《魏书·尔朱兆传》:北魏建明元年(530),高欢与尔朱兆“斩步蕃于秀容之石鼓山”。

②即今江苏苏州市西灵岩山。春秋吴建馆娃宫于此。北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中:砚石山“山西有石鼓,亦名石鼓山”。

③在今福建永春县西北石鼓。《元丰九域志》卷9泉州永春县有石鼓山。《舆地纪胜》卷130泉州《景物下》:石鼓山,“《图经》云,其状如鼓,或鸣则天降霖雨”。

④在今江西浮梁县北。山下为石鼓街。《寰宇记》卷107浮梁县:石鼓山“在县北三十里。有石望之如鼓”。

⑤在今江西宁都县西北。《寰宇记》卷108虔州虔化县:金精石鼓山“在县西北一十五里。旁有石鼓山,相对其山,两面悬崖一百余丈。圆如鼓形”。

⑥在今湖北浠水县北十里。《隋书·地理志》:蕲水县“有石鼓山”。《舆地纪胜》卷47蕲州:石鼓山“在蕲水县北十里。有巨石如鼓, 扣之有声”。

⑦在今湖南衡阳市城北区湘江与蒸水汇口南侧。以山上有巨石如鼓而得名。《水经·湘水注》:“有石鼓高六尺,湘水所径,鼓鸣则土有兵革之事。罗君章云,扣之声闻数十里。此鼓今无复声。”宋于此建石鼓书院,为当时全国四大书院之一。

⑧在今四川简阳市东北十里。《舆地纪胜》卷145简州:石鼓山“在阳安县东北十里。《旧经》云:昔蜀将许都军平定羌戎,回登山击石鼓犒将校。石鼓高六尺”。

⑨在今云南楚雄市与南华县间。《方舆纪要》卷116镇南州:石鼓山在“州东三十里。上有石行列如鼓,旧石鼓县以此名”。


(1)古山名。(1)在今山西省原平市崞阳东南。《资治通鉴》:南朝梁中大通二年(530年),北魏敬宗使河西帅纥豆陵步蕃袭秀容,南逼晋阳,高欢与尔朱兆进兵合击,大破之,斩步蕃于石鼓山,即此。(2)又名研石山。即今江苏省苏州市西灵岩山。春秋时吴王夫差建离宫于此。有馆娃宫、西施洞等。(2)今山名。在湖南省衡阳市北门外,雄踞在蒸水与湘江汇合处。山上有高2米的大石鼓,晋时庾仲初的《观石鼓诗》称:“鸣石含潜响,雷骇震九天。”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县有石鼓,高六尺,湘水所经,鼓鸣则土有兵革之事。”石鼓山峻峭耸拔,风景宜人,有“湖南第一胜地”之称,柳宗元、韩愈、范成大、朱熹、张载、文天祥、徐霞客、王夫之等都曾到此游览或讲学。唐时李宽筑庐读书于此,北宋至道中于故址建书院,景祐中赐“石鼓书院”匾额,是当时全国著名书院之一。抗日战争时原建筑被毁。建国后新建亭阁,辟为公园。


猜你喜欢

  • 字县

    西汉置,属右北平郡。治所在今河北平泉县西北。东汉废。

  • 郁 (鬰) 头州

    一作蔚头州。在今新疆巴楚县东北。《新唐书·地理志》 引贾耽 《四夷路程》: 据史德城 “一曰郁头州,在赤河北岸孤石山”。

  • 寿康水驿

    在今广东德庆县西。《方舆纪要》卷101德庆州:寿康水驿“旧在城西。万历二十八年,改置于城东”。

  • 珍珠泉

    ①亦作真珠泉。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南。《舆地纪胜》 卷42滁州: 真珠泉 “在清流县西三十里,侧菱山幽栖巷前,游者抚掌,则泉水溅射,有若跳珠”。②又名咄泉。在今安徽寿县北。《寰宇记》 卷129寿县: 咄泉

  • 关帝庙

    在今河南周口市内。始建于清顺治、康熙年间。乾隆、嘉庆时曾多次重修。主体建筑有大殿、二殿、戏楼、春秋阁等。大殿前乾隆时建的石碑坊,雕刻精致,上有关云长义释曹操、竹林七贤、福禄寿喜、鲤鱼跳龙门、狮子滚绣球

  • 八角山

    ①在今山西武乡县东南八里。《方舆纪要》卷43武乡县:八角山“以山形八角而名”。②在今甘肃陇西县北。《方舆纪要》卷59巩昌府陇西县:八角山“在县北八十里,以山岩层峙而名”。《清一统志·巩昌府一》:“在陇

  • 宜沟站

    元置,属汤阴县。在今河南汤阴县南宜沟镇。元置,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南宜沟。明废。

  • 草?市

    又作草塔市。 即今浙江诸暨市西南二十二里草塔镇。清光绪 《诸暨县志》 卷41 《坊宅志》: 草��市 “在十六都, 在南屏南”。

  • 杜预墓

    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北。《寰宇记》卷5河南府偃师县:杜预墓“在县西北山上二十里”。

  • 青连山

    在今广西崇左县北十里。《方舆纪要》 卷110崇善县: 青连山 “山势绵亘三百余里,峰峦纷列,青翠相连。其阳有青山岩,高阔深邃,奇胜不一。岩中之土,可以煎硝,郡人取之”。